1938年6月初,稻叶四郎率领的侵华日军第6师团在长江以北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徐源泉指挥的第26集团军的防御阵地,攻占潜山之后,开始沿着长江北岸、大别山以南的狭长地带向西逐步推进。
到了7月初,侵华日军在长江以北接连突破了国民党军第31军、第68军、第84军坚守的防御阵地,占领太湖、望江以东地区,又在长江以南占领江西湖口以东的沿岸地区。
8月4日,侵华日军进入湖北境内,首先占领了黄梅,接下来就是直接逼近武汉军事防御体系的重点城市广济。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于广济所处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视,于是蒋介石下令:“在黄梅、广济之间的区域,派出李品仙指挥的国民党武汉防卫军第4兵团下辖的第48军、第68军、第84军的8个师,共计7万余人的兵力实施布防作战,试图夺回黄梅。”
8月30日,侵华日军兵分多路,沿着黄广公路两侧发起攻击,国民党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国民党第68军更是利用夜晚的黑暗作为掩护,派出了一支大刀队,偷偷攻上日军的阵地,展开了近距离面对面的肉搏战。根据日军的史料《步兵第四十五联队史》中的记述:“敌人没日没夜地向我军阵地进行反击,周边因为战争久无宁日,即使夜晚也无休止地开战。”
在激烈残酷的战场上,侵华日军一旦遇到了攻击受阻,他们就完全不顾国际人道主义和相关法规,开始使用一种更具杀伤性的突击性武器:毒气。
在当时,国民党军面对侵华日军实施的毒气战,没有任何的防范措施,更没有任何反制毒气的武器,战士们只能利用毛巾浸泡清水或者自己的尿液,捂住口鼻,以此来防止毒气吸入肺中。
9月9日,虽然经过国民党军队的顽强阻击和抵抗,广济还是落入了敌人的手中。但日军第6师团在黄梅至广济这段仅有30公里的道路上,他们走了整整八天的时间,而且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稻叶四郎命令日军第6师团稍作短暂的休整和补充之后,开始向田家镇要塞发起攻击。
田家镇要塞位于长江北岸、九江上游以西数十公里的位置,是守卫武汉的一道重要屏障。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镇守田家镇要塞,与长江南岸的半壁山和富池口炮台所形成的攻防体系互为犄角,担任此次田家镇要塞北岸守备区司令的是国民党第11军团军团长李延年,他迅速作出部署:“第11军团第57师承担对东南方向的正面防守,第9师担任对西北方向的正面防守。”
侵华日军为了适应山地进攻作战的需要,将今村支队进行了重新编组,担负主攻田家镇要塞的重任。
9月15日,日军今村支队开始向田家镇要塞发起进攻,由于连续数天的大雨,导致日军地面进攻部队无法得到空中飞机的有效支援,通信联络和地面交通运输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中国守军抓住有利战机,不断从侧背向敌人实施袭扰式攻击。
而在松山口阵地一线,国民党军第9师师长郑作民指挥第9师的将士顽强抵抗,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随着天空逐渐晴朗起来,日军立即派出了70余架飞机,以及数百门火炮,协同日本海军陆战队进行登陆作战。在日军飞机和火炮的狂轰滥炸下,中国守军的防御工事难以抵挡密集的炮火。
战斗至9月29日,田家镇要塞被日军攻陷。
田家镇之战,中国守军第9师伤亡了旅长以下将士2100多人,第59师损失也很严重,而日军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仅今村支队就伤亡了1150多人。
侵华日军在大别山南麓的黄梅、广济和田家镇的战役中减员严重,迫切需要得到补充,西进的步伐明显放慢了不少。
而在长江南岸的战斗至7月4日,侵华日军第十一军波田支队先后攻破了马当、彭泽、湖口之后,继续沿着长江南岸进攻。
7月26日,江西九江也落入了日军的手中,南浔铁路则成为了中日军队争夺的焦点。
冈村宁次
南浔铁路南起南昌,北至九江,是江西省境内的一条铁路交通要道,日军一旦打通了南浔线,就能够一举拿下南昌,然后向西直取长沙,从而截断粤汉铁路,形成对武汉的大包围圈。
为了争夺九江以南的南浔铁路,时任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命令:“(日军第十一军)第9师团、第101师团、第106师团、第27师团等部队在赣北展开攻势,以保护主力侧翼,并伺机攻取南昌。”
国民党军第九战区的守军在九江失守后,也迅速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以张发奎担任总司令的第二兵团担任沿江正面防守;而赣北方面的作战则统一由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指挥。
薛岳
1938年8月初,薛岳率领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的第4军、第8军、第64军、第70军,与松浦淳六郎率领的日军第106师团在庐山一带展开激战,利用地形的优势,给予了日军以重创。
8月20日,日军第101师团前来增援第106师团。战斗过后,第101师团长伊东政喜被炮弹炸成重伤,第101联队联队长饭冢国五郎被击毙,至此,双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就在冈村宁次的部队被薛岳指挥的第一兵团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日军大本营企图迅速拿下战局,并一举结束在中国的战争,责备冈村宁次的“推进速度”太慢。
9月下旬,冈村宁次亲自乘坐飞机通过空中侦察,发现中国军队在万家岭一带的防守似乎较为薄弱,于是命令日军第106师团携带六天的口粮,突入中国守军的防守间隙,孤军向万家岭地区潜入,并向两翼扩展进攻,意图切断中国军队的后路。
薛岳获知了日军这一行动计划的情报后,决定采取“将计就计”的策略,命令第4军2个师、第66军2个师、第74军2个师,对深入万家岭一带的日军第106师团实施合围。
9月29日,日军第106师团全部进入万家岭,已经提前做好埋伏的中国军队迅速将日军团团包围住,双方展开了殊死拼杀。
战斗进行到10月9日,薛岳命令各支攻击部队,分别选派出一支敢死队,向敌人发起进攻。经过了一夜的血战,中国军队成功攻占了万家岭、雷鸣鼓等地,史称“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一战,日军第106师团败得一塌糊涂,被冈村宁次认为是“日本陆军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耻辱”。
为了改变战局,冈村宁次率领的日军第十一军将新补充的山炮团全部配属第106师团,并令第106师团向江西德安的西南方向推进;将野战重炮第13团配属给第101师团,并令第101师团向德安的东南方向推进,与第27师团协同进攻德安。
战斗进行至10月28日,薛岳的第一兵团为了配合战区的全局形势,主动放弃了德安。
在整个赣北地区的作战中,薛岳不仅打破了日军攻占南昌的企图,而且对日军第106师团以歼灭性的打击,为武汉会战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在大别山北麓战场,由东久迩宫稔彦率领的日军第二军第3师团、第10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相继在安徽合肥一带集结完毕,准备向武汉发起进攻。
蒋介石命令第五战区以国民党七个军的兵力分别在安徽六安、霍山、富金山,河南固始、商城、潢川、信阳,以及湖北麻城等地布置防御。
中国守军顽强阻击日军,鏖战月余,毙伤日军4400余人,北路日军第10师团于8月28日占领六安后,接着进占固始、罗山,逼近潢川。
潢川是日军向信阳进攻的必经之路,国民党大将张自忠率领的第59军将士在这里与筱冢义男率领的日军第10师团展开激战。
第59军抵挡住了日军第10师团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然而,日军却再次施放毒气弹。
张自忠
至9月19日凌晨,张自忠下令已经孤军奋战12个昼夜的第59军放弃潢川,率部突围。
10月12日,日军凭借坦克、炮兵火力的巨大优势,成功攻占信阳,导致武汉北面的门户大开。
10月16日,侵华日军第二军从信阳继续南下,相继突破平靖关、武胜关,向着孝感、应城推进,协同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进攻武汉。
10月24日,为了策应武汉会战,日军第21军和海军第五舰队占领广州,彻底切断了粤汉铁路。
10月25日,日军波田支队攻占阳新、大冶、葛店之后,准备进攻武昌。
武汉会战经要图
10月27日,日军第27师团配合第9师团向粤汉线推进,占领了桃林镇,至此,日军对武汉形成了东、南、北三面包围的态势,武汉已经危在旦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紧急下达了“放弃坚守武汉”的命令,并要求“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的设施,均予以破坏”。
中国军队在严密的组织下,主力部队全部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开始有步骤地分批撤离,并疏散武汉城里的老百姓。
其实早在1938年的6月5日,武汉会战尚未全面打响的时候,国民政府就已经开始筹划详细的撤退方案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武汉城内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政府机关、教育资源和人民群众从武汉撤往大西南,为继续与日军抗战保存了实力。
武汉会战历时了四个半月的时间,日军在付出了死伤近25万多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统计)的代价后,最终占领的只是一座空城。
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图“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侵华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并且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在战役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完全实现其战略企图。武汉会战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