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和中国这两年合作得挺火热,从最初的石油买卖到现在的产业链布局,变化真不小。
其实回头看看,最早俩国家建交还得追溯到1990年,那时候中国还是真正的石油大买家,沙特则是手里有钱有油。
最先就是中国买原油,沙特采购中国纺织和塑料,都是基础货物,没啥技术含量。但这几年,故事就不一样了。
1995年签了正式的石油协议,从几十万吨起步,慢慢地沙特开始买中国的机械设备,合作内容逐步升级。到2006年,阿卜杜拉国王跑到北京,签了十几个大单。
最亮眼的还是高铁,利雅得通吉达那条线,400多公里,后来2018年正式通车,沙特人体验了一把中国造的高铁,票价还不贵,原本12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4小时。
交通方便了,后面啥项目都容易谈了。
中国在沙特搞太阳能也算是开了先河,2010年建了个50兆瓦的电站,放在沙漠边上,每年发电1亿度,几万户人家用都没问题。沙特人挺认中国技术的,夸得很高。
到2022年,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亲自访华,直接签了34个协议,涉及绿色能源、化工、汽车等,总金额超过300亿美元。
中国的电动车厂也落地沙特了,2024年第一批车下线,年产规模能做到10万台,直接供本地和中东其他国家。
航天领域也有合作,2023年签了协议,打算用中国火箭发射沙特卫星,首发定在2026年。
这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沙特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说明他们不仅想玩能源,也想追赶高科技。
2024年10月13日,利雅得机场旁边划出了4平方公里的地皮,建一个中沙特别经济区。沙特负责买单,中国负责运营。
说白了,这块地跟560个足球场差不多大,最开始还想搞农业,后面一看位置太好,直接转型做工业和物流。
靠着机场,货运方便,轻工制造、物流商贸、生活配套三大板块规划清楚,服装、电子组装、集装箱堆场,还有工人宿舍和学校一应俱全。
沙特其实挺看重中国在这里的存在,中东乱事儿多,邻国摩擦也不少,有中国人参与,安全感提升不少。
沙特自己兵力有限,不容易守住这么大一块地,有中国企业和人员进驻,项目能稳妥推进。第一批厂房地基已经打好,物流体系也初步搭建起来。
沙特算盘打得精明,这个经济区不只要赚钱,更想拉动周边国家一起投资,扩大影响力。
一个月后,中国在利雅得发行了20亿美元主权债券,分三年期和五年期两种,利率都在4.2%左右。结果全球资本疯抢,认购金额直接飙到397亿美元,超额认购近20倍。
这笔钱主要投到经济区,轻工业生产和物流体系,投资人看好中沙合作,资金流向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中东的金融交易都是看美元,现在沙特商人开始算人民币汇率,美元在当地的份额眼看着就减少了。
对美国来说,这事儿压力不小。美国在中东经营了几十年,靠美元和石油交易把控金融命脉。但中国债券一出来,全球资本开始转向,沙特银行也把钱投在新项目上。
美元在中东的交易量下滑,沙特跟中国讨论人民币结算更划算,美国原本的金融布局开始摇晃,资产流向也有了新通道。
去美元化,其实中沙早有动作。2023年11月,两国签了7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三年期,最大额度能用50亿人民币或26亿里亚尔。
这规模虽然不算太大,但象征意义挺强。沙特石油出口还是以美元为主,但中国买油用人民币的比例越来越高。
沙特还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对话伙伴,2024年又进了金砖国家,成员里有埃及、伊朗、阿联酋等,圈子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沙特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更紧密,对美元霸权形成挑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在中东的经济纽带会继续壮大,美国在当地的领导地位会被动摇。
沙特还打算用中国的贸易关系给自己在伊朗等敏感地区增加砝码,玩得挺灵活。
中国现在不是硬碰硬,而是用经济合作慢慢蚕食美元的地位。沙特也明白,靠单一资源风险大,跟中国多元合作更安全。美国看着金融格局变化,肯定是坐不住了。
中东的势力版图正在重新洗牌,合作越来越深,谁能主导未来,还得看后续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