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阵子是真的有点焦头烂额,国会预算案迟迟过不去,眼看着就要出现“政府停摆”,但其实让白宫最犯愁的不是钱的问题,
而是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几个国家正悄悄“组局”:伊朗、俄罗斯、印度、朝鲜,这四个曾经被美国视为“难缠对象”的国家,最近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铁,
和美国反倒越来越疏远。
这种局面让华盛顿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偏偏在这个关键点上,朝鲜又出了一招。9月27日,朝鲜外相崔善姬专程访问中国,还特意带来金正恩的话:“中朝友谊不变。
”这简简单单一句话,其实是把朝鲜的立场公开亮了出来。对美国来说,这可不是个小动静。毕竟东北亚本就风高浪急,朝鲜这张牌不在自家手里,等于局势又多了个变数。
要说美国跟伊朗之间的恩怨,这几年可没少折腾。美国制裁的手段一套又一套,想着把伊朗逼到谈判桌上乖乖认怂,结果反而把伊朗越逼越硬。
伊朗现在不想再跟美国兜圈子,态度很明确,直接向中国靠拢。西方国家纷纷“拉黑”伊朗时,中国不仅没有掉链子,反而在能源、基础设施、经济合作等方面稳步推进。
伊朗也乐意加强同中国的关系,谁在关键时刻不掉队,谁就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其实,全球格局这几年变化太快,那种美国一国施压、别人都要低头的“老路子”已经越来越不好使。过去靠制裁能管用,现在不见得能压得住谁,反而让对手找到了新出路。
印度这边也开始“犹豫不决”了。原本美国把印度当“印太战略”里的关键棋子,双方关系一度热乎乎的。但最近,美国和巴基斯坦的互动让印度心里不痛快。
美国嘴上说要合作,背地里又和印度的“老冤家”巴基斯坦打得火热,印度内部的反感情绪一下子就起来了。巴基斯坦还公开叫嚣要打击印度,这让印度觉得,美国这个朋友靠不住。
于是印度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外交路线,跟中国多接触,中印之间谈判又有了新窗口。
虽然两国之间问题不少,但印度现在愿意坐下来谈,至少说明它不再是美国“说什么听什么”的角色了。印度想要自主掌控自己的方向盘,不再做哪个大国的“跟班”。
美国看在眼里,怕是很难受。
至于俄罗斯,更是越打越铁。美俄关系自俄乌冲突以来一直在冰点,美国不断加码对乌支持,俄罗斯也没有后退,反而把合作重点投向中国。
中国不插手冲突,但正常的经济合作还是照常进行,能源、金融、军事各方面的合作比以前更频繁了。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市场,两边的合作空间很大。
更厉害的是,两国现在越来越多用本币结算,直接绕开了美元,这对于美国的金融霸权来说,是赤裸裸的挑战。
中俄之间现在虽没喊什么“联盟”,但实际行动已经证明了彼此的默契。这不是喊口号,纯粹是现实利益推动的结果。美国本想“掐住”俄罗斯,结果反而让它和中国走得越来越近。
说到朝鲜,美国以前也不是没机会。特朗普和金正恩当年握手、合影、谈判,气氛一度挺热烈。可到最后,特朗普顾虑重重,既怕得罪日韩,又怕国内反对,迟迟下不了决心。
朝鲜其实也释放过善意,只要美国不一上来就逼着“弃核”,他们还是愿意谈的。可美国总是摇摆不定,最后朝鲜干脆向中国靠拢。
崔善姬这次访华,带来的“中朝友谊不变”这句话,就是给美国送上一个现实信号:局势已经变了。
看起来,这四个国家——伊朗、印度、俄罗斯、朝鲜——各自情况千差万别,但最近都在外交上出现了共同的选择:离美国远一点,靠中国近一点。
这不是因为中国搞什么“强买强卖”,而是因为美国的操作越来越让人不舒服。不是反复变脸,就是过度施压,让人越来越没安全感。
而中国这边的做法是稳扎稳打,不搞强迫,不搞站队,讲合作、讲互利。很多国家兜兜转转,发现还是中国这边更靠谱。
现在的局面其实就是,美国自己把牌打烂了,四个本来可以合作的国家一个个走开了。中国并没有主动组团围堵美国,只是安静地坐在那儿,把他们一个个接了过来。
特朗普当年喊的是“美国优先”,但现在看起来,结果却是“美国孤单”。
说到底,这不是哪一个团队失误能解释的,而是美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思路出了问题。总想着用压力换顺从,用威胁换合作,到头来发现这些套路越来越没市场。
而中国靠着务实和耐心,一步步把全球“朋友圈”做大。
现如今,国际局势已经不是谁家说了算的年代了。合作越来越多样,利益越来越复杂,谁能稳住重心,谁就能走得远。美国失去的不只是那四个国家,更是国际间的信任。
而中国,凭着踏实和稳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朋友。
这场“4对1”的新格局,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出了谁在坚持沟通,谁在制造分裂;谁在维护和平,谁在激化矛盾。
金正恩带那句话,也许只是一个信号,但背后藏着的,是世界格局正在悄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