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不介入 足球难振兴,一声哨响不只决定比赛胜负,更折射国足裁判体系的困境

 135     |      2025-10-07 06:52:20

2025年中超联赛,上海申花对阵山东泰山的那场比赛你们看了吗? 王大雷扑救时被对方从背后推了一把,裁判没吹,足协评议委员会居然说那下推搡没影响扑救,进球有效!

这可不是偶然事件,同一轮比赛还有马纳法那个手球争议,VAR介入后主裁连回看都没有,直接认定是“自然位置”不判点球。 我就纳闷了,这些判罚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01 黑哨往事,中国足球的司法介入先例,中国足球裁判问题可不是现在才有的。 还记得2002年那个龚建平案吗? 那是司法第一次介入中国足坛腐败。龚建平当时是国际级足球裁判,首都体育学院教师。 他被中国足球协会指派担任全国足球甲A、甲B主裁判员期间收钱吹黑哨。

这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当时刑法还没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这个罪名。 最后法院是依据《刑法》第93条,认定龚建平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按受贿罪判了10年。

这个案子直接推动了立法完善。 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出台,增加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填补了法律空白。

不过这个案子争议很大。 龚建平的辩护律师说中国足协只是社会团体,龚建平不是国家工作人员。 但法院没采纳这个意见。

02 当下争议,王大雷事件与裁判系统的自我裁判。说回现在这个王大雷事件。 2025年中超不是说要跟国际足联新规全面接轨吗? 结果就接轨成这样?

王大雷那个球,慢镜头里明明看到被推了,足协评议委员会却说“接触未干扰扑救”。 我就想问一下,这帮评议委员到底有没有踢过球? 被人从背后推一把不影响扑救?

还有那个马纳法手球,VAR介入后主裁连回看都不看,直接认定是“自然位置”。 什么时候VAR这么高效了? 我记得去年中超VAR的错误率还高达17%呢!

更离谱的是,听说这赛季中超申诉改判率已经降到零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俱乐部申诉根本没用,足协就是在自说自话。

同一轮还有更夸张的。 云南玉昆对上海海港,裁判王竞对海港外援一个恶劣飞铲视而不见。 球迷都说这是“看人下菜碟”。

03 系统漏洞,裁判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足球的裁判管理系统一直有问题。 足协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个体制说了多少年要改,就是改不了。

裁判选派说是“指定制”,看资历、经验和培训成绩来定,还要遵守中立和回避原则。 但谁知道背后有没有猫腻?

技术层面也不行。 中超VAR就12个机位,连个门线技术都没有。 越位划线错得离谱,错误率高达17%! 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评议组那边更不透明。 比如泰山那场VAR操作员和裁判根本没默契,跟人家英超标准流程一比,简直业余到家了。最可怕的是裁判腐败还没肃清。 2025年7月,足协那个纪律委员会原主任王小平就因为受贿700万判了刑。 这说明“收钱吹哨”这种事还没绝迹。

04 改革尝试,足协的自我完善与局限。足协也不是完全没做事。 2025赛季初在海口搞了裁判特训,按国际最新标准统一尺度。

选派也强调中立和回避,关键场次还敢请外籍裁判了。 这些措施看起来不错,但实际效果嘛,你们看王大雷那个判罚就知道了。

现在裁判每周得线上培训加VAR模拟训练,体测不过关连续两年就直接下岗。 这些新规至少说明足协终于不再装死,而是真想从根子上整治了。

2024年2月,中国足协还说建立了裁判员“黑名单”制度,要在执裁中表现异常,造成严重后果,以及涉嫌违规违纪的裁判员列入“黑名单”。还设立了社会和裁判界内部举报平台,加强赛区超规超标接待裁判及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监督监管。 但这些措施到底落实了多少? 谁知道呢?

05 司法困境,足球裁判的法律定位争议,中国足球裁判的司法监督问题一直没解决。 关键问题是:裁判到底属于什么身份? 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

当年龚建平案就是因为这个争议闹得很大。 检察院以“企业人员受贿罪”提起公诉,但法院最后按“受贿罪”判的,意思是认定龚建平是国家工作人员。

这个争议到现在也没完全解决。 如果裁判属于国家工作人员,那么收钱吹黑哨就构成受贿罪;如果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那就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法律界对这个有不同看法。 有人说中国足协是在民政机关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裁判不是国家工作人员。 但也有人说裁判执行公务,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我觉得吧,不管属于哪种,最重要的是要有司法介入。 不能总是足协自己关起门来处理自己的裁判,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分吗?

06 国际对比,其他联赛的裁判监督机制,看看别人家的联赛是怎么做的。 英超联赛也公开对裁判的“裁判”,对于裁判的失误,英足总会公开承认。

近年来,亚足联和一些国家也开始公开裁判评议,及时回应外界关切,平息质疑。 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也让裁判评议公开成为一种制度建设。

日本J联赛就更不用说了,人家裁判水平高,监督机制也完善。 中国足球老是说要学习日本,学了这么多年也没学到精髓。VAR技术方面,欧洲五大联赛哪个不是20+个机位? 还有门线技术。 中超就12个机位,错误率还那么高,好意思说跟国际接轨?

裁判培养也不一样。 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裁判,中国呢? 大部分都是兼职裁判,平时有本职工作,周末来吹比赛。 这种模式能专业吗?

07 球迷视角,中国足球的信任危机,作为球迷,我们真是受够了。 每次看比赛都要担心裁判会不会又出什么幺蛾子。 明明是个好球,被吹掉了;明显的犯规,不吹。

2024年3月,中国足协终于开了新赛季首次裁判评议会议,还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足协纪检部门干部、权威媒体代表列席旁听。这是中国足球裁判评议第一次对外公开。 以前这些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外界根本不知道裁判为什么这么判罚,判罚的依据是什么,出了问题裁判受到什么处罚。

现在好歹有点进步了。 中国足协裁判部负责人崔恩雷说:“公开裁判评议,是结合中国联赛的实际情况,是中国足协加大对裁判整治力度的一个重要举措。 ”但光是公开评议还不够啊! 关键是要有问责机制。 裁判明显误判了,怎么办? 有没有处罚? 怎么处罚? 这些都不清楚。

中国足球裁判问题这么多年了,从龚建平到王大雷,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司法介入说了这么多年,到底能不能实现?

足协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体制,什么时候能真正改变? 球迷要的很简单,就是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这个要求很高吗?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