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的局势又掀起了波澜,菲律宾嘴里说着“不怕”,可背地里呢,却在忙着做军事上的准备。菲律宾海军看到中国的拖船出现在仁爱礁海域时,还坚称“不担心坐滩军舰被拖走”,原因是那些船都已经在仁爱礁的礁盘上锚固住了,一艘拖船可拖不动。不过另一方面,菲军的总参谋长布劳纳上周就已经下达了指令,要“马德雷山号”登陆舰上的菲军士兵,必须阻止中方人员登船,必要时可以根据情况和交战规则动用武力。
菲律宾表面上说得风轻云淡,可实际行动上却显得挺紧张,那反差一看就知道他们挺焦虑的。心里明白得很,仁爱礁这个事儿,主动权从来不在他们手里,心里这点清楚得很,别看嘴上挺自得,其实心里有点慌。
8月25日,菲律宾海军公告说,他们在仁爱礁附近找到了一个中国拖船。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众多猜测,是不是准备把在那儿滞留了25年的“马德雷山号”破船给拖走吧?
对此,菲海军发言人迅速出来安慰大家,说“光靠一艘拖船,是不能把它拖走的”,还补充一句,“马德雷山号已经稳稳地锚在礁石上了”。意思就是说,大家不用太担心,这船还会一直留在那里。
事情可没就这么算完,菲律宾总参谋长布劳纳的说法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他立马下令前线那帮士兵:只要有人敢试图登船,必须全力拦下来。这还不算完,他还特别强调一句:照交战规则,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动武”。
这事儿就挺微妙了哈,一边菲律宾嘴里说着没有啥威胁,另一边又放狠话,声称要动武。要说这其中的矛盾吧,可能是他们在表态上有点左右为难,一方面想安抚对方,显得自己没啥威胁,另一面又怕被人轻视,咽不下这口气做点姿态。这就是一种“两面派”的策略,既不想得罪别人,又怕被看扁。要不然,也可能是他们内部信息还没完全明朗,故意做点戏,让对方觉得他们有底气,但实际上呢,是在试探对方底线。
要想搞懂这事儿,就得先回头看看“马德雷山号”的来历。1999年,菲律宾就故意把这艘上了年纪的二战时期登陆舰开到了仁爱礁搁浅,然后一直派点兵守着。就靠着这艘破旧的船,菲律宾宣称自己对仁爱礁有实际控制权。
要说这个事儿啊,仁爱礁是咱们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主权那是铁打的不容置疑。至于菲方所谓的“坐滩”,压根就属于非法滞留,根本没有任何合法依据。多年来咱们一直提出要把那艘破船拖走,但菲律宾那边就打着人道主义补给的旗号,偷偷运物资,还想着把这块地方巩固得更牢。这不就是明摆着想添堵嘛。
这回咱们的拖船一露脸,实际上把可能的操作都摊开了,公开了似的。就算没立刻采取行动,也已经在菲律宾那边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压力山大了。
这阵子,菲律宾媒体老报道,说咱们在仁爱礁周围那边快艇的数量明显增加了,还还搞起了水炮演练。菲方一听,就说这是“异常动作”。
同时,菲方派驻破损船只的士兵补给情况也成了焦点。菲军参谋长布劳纳提到,就算遇到威胁,补给任务也得坚持下去。菲外交部则强调,这不过是“人道主义行动”罢了。菲方挺着急的原因在于,破船已经快100天没收到新的补给了,船上的菲军士兵日子挺难熬。要是中方一直不点头放行,那菲方就只剩撤走一条路了。
为了确保补给行动能顺利推进,菲律宾在对外说辞上不断强调“人道补给”这几个字,试图给行动贴上“人道”的标签,想借此博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同情。
而且啊,菲军方还下令让驻守的士兵“视情况可以动武”,这明显是个糊涂招。在这么狭窄的海域里,一不小心船只碰到一起,挺容易引发意外冲突吧。要是前线的士兵把这当成“开火”的依据,冲突的门槛瞬间就会变得特别低,吓人。
这也是外头的人担心仁爱礁会变成南海里最容易出点小摩擦、擦枪走火的那个地儿。
现在咱们这边占了三个不错的优势,要是菲律宾还死性不改,到头来只会后悔得太迟。
第一个优势在于中国在法理层面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仁爱礁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马德雷山号”的存在本身就非法,所以我们采取强制措施的话,既合理又合法,法理依据也站得住脚。
第二个优势在于实力方面,中方既能表现出一定的克制,又具备升级手段的底气。拖船摆开阵势,明显就表明我们是“有准备”的,传递出一种“我这边的底牌也不少”的信号。
第三个优势在于舆论方面,中国本身就站在国际正义的立场上,执法的方式也是符合规范的,导致菲律宾在舆论角逐中难以占到便宜。
反过来说,菲律宾那矛盾的态度,一边说不惧怕,一边又大喊可以开战,这反倒显示出他们底气不够。
接下来仁爱礁的局势和中菲关系怎么走,这个嘛,短时间内来看,“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很可能还会停留在礁石上。中国也不会因为一时的舆论压力就轻易采取行动,而是会继续靠着坚决执法、补给筛查和距离控制,稳扎稳打,把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从中期来看,随着补给受限以及工程方案的逐步推进,这艘破旧的船“象征意义”会慢慢变淡。就算菲律宾不承认,也会逐渐意识到,用这艘老旧破船来制造存在感变得越来越困难,反倒可能变成自己的一块软肋。毕竟,如果中方不同意,菲律宾要运补会变得特别麻烦,甚至连撤离人员都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