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去的领土,如今架起雷达,白龙尾岛这笔账该怎么算?

 61     |      2025-08-28 19:38:45

送出去的领土,如今架起雷达,白龙尾岛这笔账该怎么算?

咱们的地图上,有块地儿,说起来心里就堵得慌。它叫白龙尾岛,一个听着挺仙风道骨的名字,可背后那点事儿,真是一言难尽。

这块弹丸之地,在北部湾里漂着,离咱们海南岛比离越南本土要近得多。你要是问海南儋州的那些老渔民,他们会告诉你,那地方打他们太爷爷辈儿起,就叫“浮水洲”。

啥意思?就是出海打渔,累了、乏了,或者碰上大风大浪,就把船往那儿一靠,是个天然的避风港,是个歇脚喘气的地方。那儿的渔民,祖祖辈辈撒网捕鱼,晒着咸鱼干,讲着闽南话或是儋州话,压根就没觉得自己是“出国”了。

这种“自古以来”的说法,不是咱们自个儿瞎掰。翻开旧纸堆,清朝那会儿就有记录。到了乾隆爷那会儿,底下人递上个折子,说海上有这么个岛。老爷子朱笔一挥,得,划进大清的版图。可皇上的笔,哪有渔民的船桨来得实在?对岛上的人来说,日子照过,皇帝离得太远,朝廷的红头文件,还不如一道西南季风来得真切。

安南那边,也就是后来的越南,当时还是咱们的藩属国,大哥说啥就是啥,自然没啥动静。这种默契,或者说默认,就这么一直维持着。

可平静的日子总有到头的时候。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扛着洋枪洋炮来了,越南成了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这下子,北部湾这片海域的规矩,就乱了套了。

法国人忙着在越南本土搜刮民脂民膏,对这么个光秃秃的小岛,一开始也没太上心。他们那些地图测绘专家,主要精力都放在勘定陆地边界上,对海上这些星星点点的岛礁,划得那叫一个粗糙。

1887年,中法签了个《续议界务专条》,里面划了条线,可偏偏就把白龙尾岛给漏了。你说这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现在谁也说不清。反正,这个漏洞,给后来的扯皮埋下了天大的伏笔。

法国人后来也派人上岛看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们的海军档案里写得明明白白:岛上住的是中国渔民,有村落,有庙宇。可他们也没多管,记录一下,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格局天翻地覆,法国人在奠边府被打得灰头土脸,卷铺盖走人了。越南北方解放,我们这边也建立了新中国。

1955年,咱们的南海舰队,联合地方武装,登上了这座无主多年的小岛,正式解放了“浮水洲”。岛上升起了五星红旗,那时候的报纸上,还激动地报道过。

按理说,这事儿到这儿,就该尘埃落定了。可历史的剧本,往往比谁想的都离奇。

两年后,也就是1957年,一个改变了白龙尾岛命运的决定出台了。当时,咱们和越南北方的关系,那叫一个“同志加兄弟”,亲密无间。为了支援越南兄弟抗击美帝国主义,也为了顾全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局,我们做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决定。

胡志明亲自向我们请求,希望把这个岛“借”给他们,用作一个前哨的预警基地,提防美国B-52轰炸机的空袭。那会儿,咱们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小兄弟一把。于是,大手一挥,不仅把岛屿的管辖权移交了过去,连岛上咱们自己建设的设施,都一并送了。

这事儿,当年是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来办的。可谁能想到,这一送,就再也要不回来了。

越南拿到岛后,改名叫“白龙尾岛”,开始大规模建设。他们迁徙了大量本国居民上岛,建立了行政机构,还派驻了军队。当年那个纯粹的渔民小岛,慢慢变成了一个军事要塞。

等到后来中越关系紧张,甚至兵戎相见的时候,这个小岛的战略位置就凸显出来了。它像一把匕首,插在北部湾的咽喉要道上,岛上部署的雷达和武器,能轻易地监控我们南海舰队的动向。

现在你再去查,白龙尾岛上,越南的各种军事设施一应俱全,俨然是他们所谓“东海防线”的重要一环。当年我们出于好心送出去的避风港,现在成了顶在咱们脑门上的一座炮台。

这些年,围绕这个岛的归属问题,咱们和越南没少掰扯。我们拿出历史文献,说这岛自古就是我们的。越南则拿着实际控制权和当年的移交说事儿,还引用国际法里那个“新生国家继承殖民时代边界”的原则,也就是所谓的“法律上的占有”。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2000年,两国签订了《北部湾划界协定》,把海域的界线给划清楚了,这在当时算是个不小的外交突破。可唯独对白龙尾岛的归属,协议里是避而不谈。

为啥?谈不拢呗。这块骨头太硬,谁也不肯松口。

说到底,争的是什么?除了那点历史情感和民族尊严,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白龙尾岛周边,据说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在现代海洋法下,拥有一个岛,就意味着拥有它周围一大片专属经济区。这背后,是白花花的银子,是国家发展的能源命脉。

更别提它的军事价值了,谁控制了它,谁就掌握了北部湾的主动权。

如今的白龙尾岛,对我们来说,成了一个尴尬又痛心的存在。地图上,我们依然在北部湾里画了一个小圈,标注着它的名字,可谁都知道,那面飘扬的,是金星红旗。

历史这东西,没法按暂停键,更没法读档重来。当年那个决定,放在当时“世界革命”和“兄弟情谊”的大背景里,或许有千百个理由。只是,谁也料不到,几十年后,当年的“同志加兄弟”,会在那岛上竖起冰冷的雷达,对着曾经的恩人。这笔账,你说,该怎么算?或许,它根本就没法算,只能留给后人,作为一记沉甸甸的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