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的计时器跳到最后12秒时,韩国队的柳基相还在拼命冲抢前场篮板。 中国男篮的廖三宁接球后,脚步在三分线外停了一瞬,这个动作让场边的解说席发出轻轻的惊呼。
他起跳、出手,篮球划出一道不算特别标准的弧线,“唰”的一声擦着篮筐后沿落进网窝。 79-71,比分牌上的数字定格,看台上的中国球迷瞬间炸成一团。
这场被媒体称为“亚洲杯最凶险一役”的1/4决赛,从第一节就透着股胶着的劲儿。中国队的首发控卫赵睿开场手感火热,第一次进攻就突破急停命中,随后朱俊龙在防守端送出一记钉板大帽,王俊杰则用一记空切上篮完成跟进。
韩国队的李贤重很快还以颜色,他在底角接球后,面对两人的包夹,竟然在失去重心的情况下把球抛进篮筐,场边观众发出“哇”的惊叹。
首节还剩6分23秒,韩国队的李佑硕投进三分,比分变成20-16,中国队的替补席有人攥紧了毛巾。
转折点出现在第二节中段。 韩国队的进攻突然哑火,连续三次三分尝试全部偏出,防守端还漏掉了余嘉豪的补篮。 朱俊龙在右侧45度角接到传球,张手就是一记三分,这球空心入网的瞬间,替补席上的周琦猛地站起来鼓掌。
更让观众直呼过瘾的是王俊杰,第二节还剩5分12秒,他接到胡明轩的击地传球,在对方中锋的封堵下,用一个高抛跳投完成得分。
仅仅1分47秒后,他又在快攻中接到廖三宁的长传,单手劈扣得手。半场结束时,他的数据已经定格在15分5篮板,三分线外4投3中。
下半场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复杂。 中国队在第三节一度把分差拉开到16分,但韩国队的杨俊锡开始发力,他先是造犯规两罚全中,接着又命中一记抛投,分差迅速缩小到8分。
这时候王俊杰再次站了出来,他在弧顶接到余嘉豪的传球,面对防守人连续变向后干拔跳投,篮球擦着篮筐前沿落进网窝。 这个进球让现场的韩国记者直摇头,有位戴着眼镜的同行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关键先生”四个字。
比赛真正的悬念留在最后5分钟。 韩国队的柳基相连续两次冲击篮筐得手,比分追到67-73。 中国队的进攻一度停滞,廖三宁在左翼运球时被对方球员切球,他皱着眉头喊了声“再来! ”随后加速突破,吸引了两人包夹后把球分到底角,可惜跟进的球员没能接住。
直到比赛还剩1分17秒,胡金秋在篮下接到王俊杰的传球,一个转身勾手命中,比分回到75-69。 最后一攻,韩国队的郑成友在三分线外出手偏出,中国队的余嘉豪抢下后场篮板,比赛结束的哨声随之响起。
赛后的技术统计表上,几个名字格外醒目。 王俊杰的名字旁边写着21分8篮板,其中前场篮板占了3个;胡金秋的数据是23分11篮板,还盖了两个帽;朱俊龙的三分球命中率高达60%,余嘉豪的前场篮板数比韩国队全队还多1个。
看台上的苏群在转播时特意暂停了画面,指着余嘉豪的数据说:“上半场要不是他那几个补篮,比分可能早就被拉开了。 ”
但也有一些数据让人皱眉。 胡明轩作为首发后卫,17分钟内7次出手全部偏出,连罚球线都没摸到;程帅澎4次传球3次失误,助攻数停留在尴尬的0;廖三宁虽然贡献了关键的追分上篮,但全场8投仅2中,末节还因为抱怨裁判吃到了技术犯规。
有现场记者拍到,第四节还剩6分钟时,主教练郭士强把胡明轩叫到身边,两人说了近3分钟的话,胡明轩的眉头一直皱着。
社交媒体上,关于这场比赛的讨论已经炸开了锅。 有球迷晒出自己在现场拍的视频,视频里王俊杰在进球后振臂高呼,队友们纷纷冲上来拥抱他,有人在他耳边喊“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也有理性的球迷指出,虽然赢了比赛,第三节的松懈和部分球员的低效表现,可能在半决赛成为隐患。 还有人翻出韩国队之前的比赛数据,发现他们在小组赛投进了22记三分,这场比赛却只有7记,认为中国队的防守策略起到了效果。
比赛结束一个小时,某体育论坛的热门帖子已经有2000多条回复。 有人问:“王俊杰才20岁,能在国际赛场扛这么大的责任,是不是该重点培养? ”也有人反驳:“胡明轩的状态这么差,下一场是不是该换雷蒙上场? ”
还有人专门分析了余嘉豪的表现,指出他的6个前场篮板中,有4个是在对方罚球时抢到的,这种“二次进攻”的能力正是国家队需要的。
场馆外的大屏幕还在循环播放着比赛最后时刻的画面,廖三宁的三分、王俊杰的扣篮、胡金秋的勾手,每一个镜头都引来路人的驻足。 卖纪念品的摊位前,印着“中国男篮”字样的T恤被抢购一空,有个小朋友举着王俊杰的应援牌,奶声奶气地对他爸爸说:“爸爸,那个哥哥好厉害,我要学打篮球! ”
深夜的酒店大堂里,几位球员的家属围坐在沙发上,手机里全是比赛的新闻链接。 一位穿红色外套的女士盯着手机屏幕,轻声说:“你看,人家都说小杰是战神呢。 ”
旁边的男士笑着点头:“这才哪到哪,后面的比赛更难。 ”窗外的北京夜空飘着几缕云,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球场上那些奔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