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立冬,老传统吃饺子,提醒:3馅不上桌,福气不进门,正当季

 123     |      2025-11-24 12:58:54

“小李啊,今天立冬,你别忘了吃饺子!”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暖。小李正值职场高压期,午饭常常是外卖解决。

这天,他难得地放下工作,回家吃了顿热腾腾的饺子。母亲一边包饺子,一边嘱咐:“韭菜的别包了,冬天吃那不合适。”

这句简单的叮嘱,其实藏着不少生活智慧。立冬吃饺子,不仅是传统习俗,更是一种顺应时节、调养身体的健康方式。但你知道吗?有3种馅,立冬忌吃,不仅伤胃,还可能让“福气不进门”。

冬季进补,吃对比吃多更重要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24年发布的《国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中老年人冬季存在饮食结构失衡的问题,高脂、高盐、高嘌呤的摄入量比标准值高出38%。而这类食物集中在一些“重口味”饺子馅中,成为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另一项由“某公共健康研究院”发布的调查发现:立冬后一周内因为饮食不当引发胃肠不适的人数比平时增长了42%,其中以腹胀、消化不良、血压波动最为常见。

吃饺子不是越香越好,选对馅,才是冬补的关键。

1.饺子入冬,调养五脏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古人讲“立冬补冬”,意思是从这天开始,人们要为寒冬储备能量。但“补”不等于“猛”,而是讲究一个“养”字。

冬属水,对应的是肾。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一到冬天,肾气易虚,身体就像电池电量不足,容易疲惫、手脚冰凉、注意力不集中。而饺子因其“包裹”特性,既可调和五味,又方便食材组合,是调养五脏的好方式。

但如果馅料选错了,不仅没补成,还可能雪上加霜。下面这3种馅,立冬最好不上桌。

2.三种“伤身”馅,立冬不宜吃

第一种:韭菜鸡蛋馅。很多人爱吃韭菜饺子,觉得清香。但韭菜属温热之品,冬天吃容易上火,尤其是本身有口腔溃疡、便秘、痔疮的人,吃了反倒易“火上浇油”。

第二种:海鲜馅。如虾仁、扇贝等。冬季海鲜本就不易保存,稍有不慎就容易变质。海鲜寒凉,不利于脾胃。本就怕冷、肠胃弱的人吃了海鲜馅,可能出现腹泻、胃寒等问题。

第三种:肥肉偏多的肉馅。比如五花肉、纯肥肉馅。虽然冬季人体代谢较慢,需要更多能量保暖,但高脂肪的饺子馅,会加重肝脏负担、升高血脂,久而久之对心血管极不友好。

立冬后的饮食,讲究的是“温补、养藏、不扰阳”,这些容易“扰阳伤胃”的馅料,还是少吃为妙。

3.立冬吃对饺子,好处多多

第一,肠胃更舒服。选用白菜、胡萝卜、木耳等高纤维蔬菜做馅,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问题。数据显示,纤维摄入充足的人,胃肠功能提升约35%。

第二,心血管更年轻。立冬饺子中加入豆腐、瘦牛肉、洋葱等低脂、富含优质蛋白和抗氧化物的食材,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研究发现,合理搭配饺子馅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达27%。

第三,免疫力提升。适量添加姜末、香菇等“抗寒”食材,能增强免疫力,减少冬季感冒。尤其是香菇中含有β-葡聚糖,能刺激免疫细胞活性,提高免疫水平达31%。

饺子吃得巧,胜过吃补药。

4.如何吃饺子更健康?这些技巧值得收藏

最佳时间:午饭比晚饭好。冬季阳气渐弱,晚上人体代谢减慢,吃饺子易积食、影响睡眠。建议中午吃,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至于加重胃负担。

加点醋,少放酱油。饺子蘸料建议以米醋为主,可以中和油脂,帮助消化;酱油钠含量高,容易升高血压,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

搭配热汤更暖身。冬天吃饺子,别干吃。搭碗紫菜蛋花汤、山药排骨汤,不仅暖胃,还能补气养血。热汤像给身体做了一次“热敷”,从里到外都舒坦。

不同人群有不同吃法。年轻人代谢快,可以适当吃些牛肉馅、豆制品馅;中老年人建议选择鸡肉、鱼肉等易消化的低脂蛋白类饺子馅;肠胃虚弱者可以试试南瓜、山药馅,温补又暖胃。

控制数量也重要。成年人每餐建议不超过20个饺子,吃太多会撑坏胃,还可能引起血糖波动,特别是糖尿病人群要特别注意。

5.饺子里的节气智慧,不止是吃一口热乎

立冬不是一道“吃饺子”的指令,而是一个提醒:天气凉了,该养生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忽略了身体的小信号。健康的改变,从一口饺子开始。

你可以把包饺子当成一次家庭团聚;也可以借这个节气,给身体一次“温柔的调试”;更可以把这个仪式感,变成一年四季的健康习惯。

11月7日这天,不妨慢下来。亲手包一顿健康的饺子,选对馅料、选对时间、选对方式,把这份温暖,吃进身体、留在心里。

少油少盐,是节气里的智慧;暖胃暖心,是生活中的福气。

让我们从今年的立冬开始,告别重口味,告别“伤身馅”,迎接更健康、更有节奏的生活方式。把饺子吃得聪明,身体自然也会聪明地回馈你。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参考文献:[1]中国营养学会.国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4年版)[R].中国营养学会,2024.[2]王丽.饮食结构与心脑血管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4,18(5):389-392.[3]李敏,赵宏.节气与饮食健康的关系研究综述[J].中医药导报,2023,29(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