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信巨头联手出击,协同打击海外电诈,推动全球反诈新模式

 78     |      2025-11-24 04:55:05

英国六大电信商齐声下令要把“假本地来电”堵死,老年人口袋的钱能不能挽回来,谁来负责赔付,这事儿不简单。

先说,英国人爱看号码,70%人用来判安全,骗子就靠“来电显示伪装”把海外呼叫冒成本地银行或警察局,2025年上半年仅报案损失就超6亿英镑,问题在哪—技术漏洞和监管空档配合得天衣无缝吗?

很明确,政府和运营商合体不是单纯防诈骗,而是要把国家信息安全的防线补上,既保护选民养老金不被掏空,也把通信主权掌在本土手里,这背后有选票账和国家象征的双重考量,不用怀疑政治味儿有多浓?

技术端的动作讲清楚,六大运营商承诺在一年内把网络升级到VoLTE,全程加密并引入信令级别的识别机制,哪怕假号也会被机器标记;手机端会强制弹窗提示“这是境外电话”,用户体验会被拉回安全感,这和欧美通信标准的演进节拍吻合吗?

已经开始显现,若VoLTE落地流量端到端加密更普及,海外诈骗团伙的伪装成本上升,东南亚那种直接跨境抓捕的打法可能会转向“追钱为主”的情形,且中小运营商跟不上步伐,会不会变成新的薄弱环节?

再看国际对比,中国、缅甸、泰国走的是“跨境端窝点、抓人清剿”路线,2025年夏天那轮行动破了数万骗子团伙,效果猛但成本高,英国则走“本土堵门”路线,二者互补,这是不是说明反诈没有一刀切的答案?

来自哪里,首先是运营商的技术投入和监管的硬催促,通信公司被要求两周内提供完整通话记录,否则要被点名,这种追责机制会不会真正逼着小运营商拿出业绩?

还有国际合作的空间不能忘,英国做得再好也拦不住海外源头,追赃、情报交换、司法协助缺一不可,东南亚的抓捕手法和英国的防堵技术结合起来会不会更有效?

财政和法律两条线也要跟上,若受害者要拿回损失,谁埋单—运营商有没有保险池或国家赔付方案,法律上能不能快速冻结跨境账户,这些配套措施决定成效大小,不只是技术就够了是不是?

小公司和边缘网络是隐患,技术升级成本高,实时监控又要求大数据能力,英国若不搞财政补贴和统一接入标准,会不会出现监管真空?

用户教育也得接地气,弹窗提示能治标不能治本,老人还是会被情绪牵着走,社区、银行和警方要把流程做成易懂的操作指南,谁来把这活儿担起来?

英国把防线往本土拉是聪明一招,但当诈骗变成全球产业链的时候,靠一国治标能撑多久,跨国抓捕与本地技术堵截的正合搭档,究竟该怎么排班,谁先让步,值得我们盯紧看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