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措施生效!美国邮轮拒缴1167万港费,退出中国港口合作

 127     |      2025-10-26 02:42:50

十月中旬本该是上海港最热闹的时节,没曾想,一艘美国超级豪华邮轮竟然就这么放了鸟儿,没来凑热闹。

原本定在10月15日靠泊上海港的“RIVIERA”号,临时变卦,转到了韩国釜山。

船上的游客早就把上海的安排敲得妥妥的,外滩照相、朱家角玩吃一条龙,酒店也都订妥了,没想到突然收到通知,行程全部取消了。

上千名游客都觉得不满,闹得挺热闹的。后来才知道,这邮轮其实是因为不想交中国收的1167万人民币特别港务费,才打算取消行程的。

其实,一艘豪华邮轮为了这笔钱临时改变了路线,背后肯定不只是“嫌麻烦不交钱”这点事儿,这事儿得细细琢磨,慢慢儿摆清楚。

“RIVIERA”号改道,游客糟心,邮轮也有“小算盘”

咱们先得搞清楚这艘“RIVIERA”号到底啥底细。

“RIVIERA”号是属于美国诺唯真邮轮控股公司,坐落在佛罗里达州,在全球邮轮界也算是个大佬级别的人物。

它旗下有诺唯真邮轮和洋邮轮这两个品牌,主要瞄准中高端客户,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在做富裕阶层的生意。

原本诺唯真挺重视咱们中国市场的,疫情一过,还把中国列为亚太地区优先恢复航线的国家。

这回“RIVIERA”号的航线,也是特意安排的跨太平洋亚洲路线,从西雅图出发,先绕去阿拉斯加,再到日本,然后到上海,接着还会去厦门和新加坡。

说好的路线赶不上变,只见邮轮一到近前,就突然转道去了釜山。

这下子,游客们的麻烦就大啦,提前预订的酒店只能退了,有些还推掉了其他安排,专门等这次上海的行程,误工费、手续费加起来,损失不小啊。

我身边的朋友也遇过类似的事,临时取消行程,光退订的钱就亏了一千多块,更别提耽误的时间了。

至于诺唯真为何宁愿得罪游客也要换路线,原因就摆在那儿,那就是1167万的特别港务费啦。

这笔钱怎么算的呢?“RIVIERA”号的净吨位是29175吨,用中国2025年的收费标准——每净吨400元,乘起来就是1167万啦。

其实,对邮轮公司而言,这笔资金可不能小觑。

一艘豪华邮轮每次航行的纯利润大概两三百万,而交一次港务费,差不多就等于把四五个航次的盈利都掏出去啦。

换成别的企业,一遇到这么高的成本压力,大家都免不了会犹豫一下。

不过说到底,临时调整路线对品牌声誉肯定也有不小的影响,游客以后要再定他们的邮轮,免不了会担心“会不会有临时改变计划”,这对长远发展可不太妙。

费用之争不简单,美国先动手,中国才反制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什么突然收这笔特别的港务费,其实说白了,并不是中国率先动的手,而是美国先对中国的船舶出招的。

就在今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要对中国海运和造船行业开启“301调查”,还特别提到,从10月14号开始,咱们中国建造、拥有、运营的船要靠岸美国港口时,要额外缴费。

美国定的收费标准可不低,每净吨收50美元起头,将来还会逐年增加,到2028年这个数要涨到140美元。

这对咱们中国航运公司来说压力真挺大,比如说,一艘10万吨级的货轮,要是每年到美国港靠10次,光2025年多交的那部分费用就得有500万美元。

美国声称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么干的目的就是打压中国的海运和造船实力,不让咱们在这个行业里跑得太快。

中国可不能就这么忍着,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一出公告,从10月14号开始,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这个时间点和美国的时间刚好重合,明显就是有针对性的反击手段。

中国的收费标准是每净吨起码400元,到了2026年会涨到640元,2027年再升到880元,2028年则达到1120元,短短四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中国考虑得挺周到的,规定每艘船一年最多缴费5次,避免重复付费,不像美国那样毫无控制。

而且中国的政策还有个特别的地方,不只是为了筹钱,还想着引导整个行业往好的方向发展。

像中国建造的船舶呀,就算是归美国公司所有,也能免除港务费。

这其实是在跟国际企业透露一个消息,用中国制造的船只,既能巩固中国造船业的地位,又能帮企业省下不少开支,算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连锁反应来了,美国邮轮陷困境,中国企业抓机遇

“RIVIERA”号调整路线不过是个开端,接下来产生的连带影响才刚刚露出苗头。

对于诺唯真来说,麻烦可不仅仅是赔游客的钱那么简单。

这次改道之后,有超过800位游客提出了投诉,光赔偿方面的花费就已经超过了300万元。

原先的航线是“东京-上海-厦门-新加坡”,变成“东京-釜山-新加坡”后,吸引力明显打了折扣,之后航班的预订量也缩水了不少。

更要紧的是,游客心里会觉得忐忑,生怕以后预订他们家的邮轮,会不会又遇到临时变道的情况?这种说不准的事儿,对服务行业来说,简直是要命的。

不仅仅是诺唯真,像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这两大美国邮轮公司,也都觉得头疼得很。

这两家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航线、码头到销售渠道都打理得妥妥的,要说放弃,真是舍不得那股子劲儿。

要是不继续干下去,每年涨上去的港务费可能会一点点侵蚀掉利润;要是不停的话,考虑到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中资和欧资的邮轮肯定会争先恐后地抢占空门。

其实,这两难的局面完全是美国政府自己弄出来的,最后却让企业来买单,真是挺说不过去的。

这边美国邮轮要凑合过日子,那边别的公司早就蠢蠢欲动,动作起来了。

一家来自欧洲的邮轮公司听说诺唯真已经取消了上海港的靠泊,他们立马联系上海港,申请可以靠岸,还主动保证会缴清所有相关费用。

负责人表示“中国市场规则很明确,只要按规办就能合作”,这话其实说得挺到位的,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稳定和透明,而中国市场正好能保障这些。

中资邮轮也没放过这个机遇,“鼓浪屿号”“蓝梦之星号”这些船,10月14号之后,预订的量涨得挺快的,有的航次甚至提前两星期就售空了。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游客对邮轮旅游的兴趣还挺高的,之前美国邮轮把市场给占死了,现在这块蛋糕逐渐被咱们自己本土的企业给分了一杯羹。

说起来,美国的造船行业也挺有趣的,本来民用船厂就不多,从2000年的32家,减到现在仅剩7家,造一艘船的周期又长,花的钱还比别人多,成本是中国的五倍呢。

之前,美森航运订了一艘3600标箱的集装箱船,在美国建造花了3.33亿美元,而在中国建造还不到6000万美元,差距一目了然。

而且,美国造船的过程可不能少了中国的零配件,像船用电缆、电子导航等这些关键部分,很多都是出自中国产的。

今年9月25号,中国把美国最大军工船厂之一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列入了出口限制名单,这对美国造船水平可算是又添了点压力。

仔细想想,美国通过提高收费来打压中国的航运和造船行业,但结果反倒把自己逼入了困境。

中国一直强调遵守规则、互利共赢才是做生意的正途,可美国偏偏不按这个套路来。

如今,美国的企业和老百姓也开始吃苦头了,真希望他们早点儿意识到,搞贸易对抗没有赢家。

要是美国未来不改变策略的话,他们在全球航运和造船上的优势肯定会逐渐减弱,说白了,就是逐步被拉开距离。相反啊,中国会继续靠着合理的政策扶持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把更多的国际企业吸引过来,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

说到底,没有谁愿意和钱作对,大家真正看重的,还是一个稳定靠谱的合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