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动不动就想拉帮手,结果却先把身边人给得罪了?拿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事儿来说,这简直是现实版的反面教材,它本想联合盟友对付对手,可自己先闹出内耗,把盟友推远了。美国自己这摊子事儿吧,看起来它经济数据牛气冲天,2024年GDP高达29.2万亿,可背后问题多得像筛子眼。举个例子,制造业这块,美国早年是老大,但现在产能直线下降,2020年全球占比只剩12%,比1995年的37%差远了。关键是,东西造不起来,全靠进口。
想造电池?锂资源进口依赖严重,美国炼化产能只占全球5%,连军舰用的钢材都得靠一家钢厂硬扛,工人一罢工,项目就得延期。这让我想起来,俗话说“光有钱没手艺,饭碗端不稳”,美国这情况就跟守着金饭碗却不会做饭似的。政策上更乱,选票政治一搅和,政策像走马灯转,今天加个税,明天退个群,盟友想帮忙都不知道跟谁搭话。哈佛大学的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2023年的一份报告里提到,美国的战略问题不是缺资源,而是内部分歧太多,导致政策反复无常,盟友们越来越迷惑。
可美国不甘心啊,它想拉盟友来分担压力,结果呢?自己先把人得罪了。拿加拿大来说,那可是它自家后院的老邻居。2017年起,美国开始对加拿大的软木加征关税,最高24%,理由是加拿大政府补贴不公。加拿大对美软木出口占美国市场近30%,价值60亿美元,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表示这事儿“完全不可接受”,甚至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了申诉。结果呢?加拿大不光贸易受损,还开始加强与中国合作,2022年木材出口到中国大幅增加。这让我感慨,合着美国本想用关税吓唬对手,先把自家兄弟得罪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都快吵崩了。
欧洲那边也一样,2018-2019年,美国威胁对欧盟汽车加25%的关税,矛头直指德国的宝马和奔驰。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额达570亿欧元,德国车企在美国市场销量占总量的近20%。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警告说要反击,加征报复性关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接批评美国太霸道。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没少吃苦头,2022年,美国商务部逼日本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东京电子和尼康这些企业直接中枪,日本对华出口占总出口近30%。
韩国呢?《芯片法案》给补贴,但条件是企业10年内不能在中国扩产,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华产能占比高,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会谈时都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企业表面配合,私底下在南京、上海加速布局新生产线。盖洛普2023年的民调显示,韩国人对美国的信任度降到45%,创历史新低。这事儿真像老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美国拉盟友反倒让大家心生怨气。
对手那边,中国这边的进展可真叫人佩服。经济上,2024年账面GDP虽然是美国的18.9万亿,但用IMF的购买力平价算,中国已经是美国的1.27倍,意思是用人民币买东西能多拿四分之一。这不光是数字游戏,超市价签摆在那儿,谁都看得清。制造业上,中国从1995年的全球5%占比,飙升到2020年的35%,而美国掉到12%。这差距大得像天上地下,中国工厂遍地开花,工人多、电费便宜,订单像磁铁吸铁似的。科技方面,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追踪显示,中国在64项前沿技术中抢了57项领先位置,不是靠运气,是真砸资源。
研发经费从2000年的300亿美元涨到2021年的6200亿美元,年均增速甩欧美几条街。理科毕业生中国一年几百万,比欧美总和还多,实验室里年轻人干劲儿足,熬夜都不叫苦。拿造船来说,美国国防部报告里写着,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倍,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平时造集装箱船,战时就能转军舰,效率高得像流水线。国际上,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覆盖140多个国家,投资超1万亿美元,2023年金砖国家扩容,沙特、伊朗、埃及都加入了,能源和基建用本币结算。印度嘴上硬,但实际行动上参与了不少合作,俄罗斯的打折原油、中国的光伏组件转手就能卖出去。世界银行2023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中美竞争正重塑全球供应链,中国的影响力在新兴市场稳步上升。
#热问计划#这整件事儿的影响可不小,全球格局在悄然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30年,中国在新兴市场的分量会超过美国。耶鲁大学的史蒂芬·罗奇评论道:“中美竞争的核心是经济实力和战略布局,美国的联盟模式需要反思。”从这个角度看,这场拉锯战不光是两国的较量,还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让人感慨万千。
世界这么大,盟友不是傻子,谁给实惠谁跟着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