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这东西,听起来高大上,好像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但你家空调吹出的冷风,手机充上的电,背后可能就有它的功劳。尤其现在全世界都在聊环保,核电这个选项,谁都绕不过去。
有人闲着没事掰着指头算了算,俄罗斯有36台核电机组,我们中国有58台,加一块正好94台。巧不巧?大洋对岸的美国,不多不少,也是94台。这么一看,中俄联手,岂不是刚好能跟美国掰掰手腕?
可账要真能这么算,那世界就太简单了。同样的数字,背后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一个,是昔日王者的步履蹒跚;另一个,是后起之秀的野蛮生长。
老大哥真的老了
要论玩核电,美国绝对是祖师爷级别的“老大哥”。人家起步那叫一个早,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折腾了。那时候美苏争霸,核技术从蘑菇云走向千家万户,简直是水到渠成。
靠着那股劲头和雄厚的家底,美国一口气建了九十多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一度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那实力,确实没得挑。
可风光背后,是藏不住的尴尬。这94台机组,一大半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了,浑身零件响,天天琢磨着啥时候退休。实际上,真正能打的核电厂也就54座。
更要命的是,新的血液根本补不上来。直到去年,沃格特勒核电站才磨磨蹭蹭地投运,这居然是他们三十年来头一个新项目。即便是特朗普总统喊着能源独立的口号,想让这摊子事儿重新热起来,也不是拧开开关那么简单。
一边是旧的不断老去,另一边是新的迟迟不来,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让美国这位老大哥的领先,越来越像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一个稳如老狗一个猛踩油门
再把目光转回中俄这边,虽然总数凑一起和美国打了个平手,但两家的状态,那真是冰火两重天。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工业遗产,家底厚实,手里攥着36台机组。他们的VVER反应堆技术,在国际上是响当当的牌子,土耳其、印度都抢着买。
但苏联解体那一下,确实伤到了元气,也让俄罗斯的核电发展缓了很久。再加上人家里有油有气,卖资源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对在国内玩命建核电站的需求,远不如我们这么急。所以,俄罗斯更像是四平八稳地走着,不着急。
而中国,那完全是另一幅画风了。我们起步晚得不是一点半点,1955年,第一块铀矿石标本才被小心翼翼地带进中南海,原子能这事儿才算正式上了议事日程。
直到1991年,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才发电,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一开始技术还得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比如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核心技术就是法国和英国的。
但中国的速度,快到让人眼花缭乱。从零到如今的58台机组,还不到四十年。尤其是在把引进技术吃透了之后,我们自己捣鼓出来的“华龙一号”,已经跟下饺子一样开始批量生产,甚至反过来卖到国外去了。
更吓人的是,我们现在正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足足有三十多座,这个规模,全球独一份。曾经遥不可及的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抹平。
这身肌肉是逼出来的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我们为啥非要这么拼命地发展核电?答案就俩字:没办法。
你看看我们国家的用电量就懂了。十几亿人要生活,无数工厂要开工,现在大数据、新能源车,哪个不是嗷嗷待哺的用电大户?电力需求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蹭蹭往上涨。
过去我们主要靠烧煤,但煤炭这东西,挖一点就少一点,而且烧煤烧得乌烟瘴气,环保的压力大到喘不过气,这条老路走不通了。
那风电、光伏呢?这些新能源当然是好东西,但它们有个致命的毛病——太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风不吹,天一阴,就集体趴窝,指望它们扛起整个国家用电的大梁,实在是心里没底。
这时候,核电的优势就出来了。它既干净,又能像老黄牛一样,一年到头勤勤恳恳、稳稳当当地发电。正好能补上火电的污染和新能源的不稳定这两块短板,是我们优化能源结构最靠谱的选择。
而且,老天爷也帮忙。最近在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我们发现了超大型的铀矿。这下好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发展核电的关键资源问题解决了,我们追赶的脚步,自然可以迈得更大、更稳。
结语
所以,咱们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中俄的核电站加起来,真的不如美国吗?
只看眼下的数字,或许是旗鼓相当。但你要是把时间轴拉长了看,就会发现这根本是三条完全不同的曲线。美国是一条缓慢向下的抛物线,俄罗斯是一条平缓的直线,而中国,则是一条陡峭得近乎垂直的指数曲线。
用不了多久,大概到2030年,中国就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这场能源赛跑,比的从来不是谁起步早,而是谁跑得快,谁的后劲更足。
中国核电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今天隐隐有了领跑的势头,这背后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大计,更是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方案。未来的全球核电版图怎么画?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支握笔的手,将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