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划拉了半天,最后定格在“世界第六”这四个字上。
嘿,你说气不气人?
这感觉,比吃方便面没找着调料包还憋屈。
心里头堵得慌,想骂两句,又不知道该冲谁。
曼谷那边,意大利人跟过年似的,香槟沫子估计都喷到摄像机镜头上了。
那决赛打得是真漂亮,跟土耳其俩队跟斗牛似的,红着眼往死里磕。
最后意大利人赢了,世界排名断层第一,领先第二名巴西快60分。
这哪是领先,这是直接告诉后面的人:你们争第二吧,第一的游戏规则我改了。
人家那球打得,是真横。
一个个长得跟T台模特似的,跳起来砸地板,那球速,隔着屏幕都能听见风声。
这叫啥?
这就叫天赋碾压。
咱们老说“一力降十会”,意大利女排就是这句话的活教材。
你防守再好,战术再多,人家一记重扣直接把你钉地板上,啥招儿都没了。
回过头来看看咱们自己。
输给法国那场球,我看了三遍回放。
不是找茬,就是想看看咱们到底差在哪儿。
看到第三局那个关键分,咱们一传半到位,二传晃晃悠悠把球传出去,结果对面三个人站那儿,跟堵墙似的,直接一个拦网得分。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咱们现在整个中国女排的缩影:有劲儿,但使不到一块儿去。
李盈莹确实是咱们的宝,进攻端的大腿。
可排球是六个人的运动,你不能指望一个人把所有活儿都干了。
当年朱婷在的时候,身边还有张常宁、袁心玥这些点能站出来。
现在呢?
我们的副攻线,我们的接应位置,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一锤定音的人,还是太少了。
这事儿就怪了。
咱们的排球联赛办得红红火火,怎么到了国家队层面,就感觉火力续不上了?
说句不好听的,咱们是不是有点被过去的辉煌给“绑架”了?
总觉得咱们还是那支王者之师,打法上求稳,用人上求稳,结果稳着稳着,就被人家给超过去了。
你看人家日本队,这次悄咪咪地干到了亚洲第一。
她们凭啥?
就凭一股“我不要命了”的劲头。
日本女排那帮姑娘,是在地板上绣花的。
她们的防守,密不透风,你感觉把球打到哪儿都有人。
进攻呢?
快变战术玩得眼花缭乱。
她们告诉你,排球不光有力量,还有速度和智慧。
她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不跟你拼内力,用精妙的招式耗死你。
现在好了,前面有意大利这座大山挡着,旁边还有日本这根“绣花针”时不时扎你一下,咱们的日子,难喽。
网上现在说什么的都有。
有给蔡斌指导支招的,有怀念郎平时代的,还有骂队员不争气的。
其实吧,这会儿说这些都像是放马后炮。
竞技体育,菜是原罪,输了就得认。
关键是认了之后怎么办?
是继续在这不上不下的第六名“体面”地待着,还是真豁出去,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改变?
我觉得咱们现在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身体,缺的是一股“气”。
一股“老子今天就是输,也得从你身上啃块肉下来”的狠劲儿。
这股气,以前在老女排身上有,在黄金一代身上有,现在,好像淡了。
咱们打球,太“文明”了。
看看韩国女排,金软景一退,立马从世界一流跌到找不着北,现在世界排名40开外。
这就是前车之鉴。
咱们不能总指望一两个天才球员撑场面,得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顶上来。
咱们的青训体系,咱们的排球土壤,真的够肥沃吗?
这是个需要打上巨大问号的问题。
这次的世界第六,就像一记耳光,疼,但能让人清醒。
也别总提什么女排精神了,精神那玩意儿,是建立在胜利和实力的基础上的。
输了球,再提精神,就有点像自我安慰。
接下来,世界女排联赛又要开打了。
咱们是继续这么温吞水地打,还是能拿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球迷的耐心是有限的,市场的关注也是有限的。
再这么不上不下地晃悠几年,女排这点家底,真可能要被败光了。
下一次大赛,咱们是换个活法,还是继续当个“六先生”?
这题,比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还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