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瑾瑜放下手机,指尖在冰凉的玻璃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窗外是繁华的都市夜景,霓虹闪烁,车流如织,却丝毫照不进她此刻有些烦闷的心。
母亲发来的那条语音消息还在耳边回响:“瑾瑜啊,这次这个董先生真的特别优秀,年轻有为,人家可是大公司的中层呢!”
她几乎能想象出母亲眉飞色舞的样子。
对于这种长辈热情安排的相亲,卢瑾瑜向来是能推则推。
她有自己的世界,一个充斥着数字、风险评估和巨额资本流动的战场。
在那里,她是手握权柄的猎手,而非餐桌上待价而沽的瓷器。
但这一次,导师沈银生也难得地开了口,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去见见吧,瑾瑜,就当是放松,换个环境。”
沈银生的话,总带着更深层的意味,卢瑾瑜不得不琢磨。
她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办公桌上那份待审的“瀚海科技”投资意向书上。
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带着一丝模糊的熟悉感。
一种微妙的预感,像蛛丝般轻轻拂过心头,让她决定去赴这场约。
或许,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相亲。
01
周六下午三点,城西一家格调雅致的咖啡馆。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深褐色的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豆烘焙后的醇香和舒缓的爵士乐。
卢瑾瑜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个靠窗的安静角落坐下。
她点了一杯美式,什么也没加,黑色的液体在白色的骨瓷杯里微微晃动。
今天她刻意穿了一件米白色的羊绒衫,搭配简单的蓝色牛仔裤,长发松松挽起。
脸上只薄薄施了一层粉底,点了些润唇膏,整个人看起来干净、温和,甚至带着点未经世事的学生气。
与她在中环顶级写字楼里,身着定制套装、妆容精致的模样判若两人。
这是她的保护色,在不需要展示锋芒的场合,她乐于扮演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乏味的角色。
这样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解释。
她小口啜饮着咖啡,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让她纷乱的思绪稍稍沉淀。
目光随意地扫过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心里却在快速复盘着上周几个投资案的收尾工作。
“请问,是卢瑾瑜小姐吗?”
一个略带磁性的男声在头顶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
卢瑾瑜抬起头。
一个穿着藏蓝色休闲西装的男人站在桌旁,身材挺拔,相貌周正,嘴角挂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
他看起来约莫三十出头,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手腕上露出一块价值不菲的机械表。
“我是董博文。”他自我介绍,同时伸出手,动作流畅自然,带着职场精英惯有的自信。
“你好,董先生,请坐。”卢瑾瑜站起身,与他轻轻一握,随即松开,声音温和,没有太多波澜。
董博文在她对面坐下,招手向侍应生也要了一杯美式。
他的目光在卢瑾瑜身上短暂停留,快速而不失礼貌地打量了一番。
卢瑾瑜能感觉到那目光里的评估意味,像在审视一份待处理的文件。
“卢小姐比照片上看起来更……文静。”董博文笑了笑,试图开启话题。
“谢谢,董先生也很精神。”卢瑾瑜回以礼节性的微笑,垂下眼睑,看着杯中的咖啡。
她不太擅长这种带有明确目的的社交开场白,索性将主导权交给对方。
“路上有点堵车,还好没迟到太久。”董博文松了松领带,虽然只是微不可查的一点,显得随意了些。
“没关系,我也刚到。”卢瑾瑜轻声应道。
侍应生端上咖啡,短暂的沉默被杯碟碰撞的清脆声打破。
董博文拿起小勺,轻轻搅动着咖啡,银勺与杯壁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听介绍人说,卢小姐是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探寻。
“嗯,一家小公司,做点辅助性的工作。”卢瑾瑜点点头,语气平淡,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模糊且不起眼的位置。
这是她惯用的说辞,能有效熄灭对方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果然,董博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似乎“小公司”、“辅助性工作”这些词汇,符合他对眼前这个文静女子的初步判断。
他没有再追问下去,转而开始谈论起自己。
“我目前在瀚海科技,负责市场拓展部的一些业务。”
瀚海科技。
卢瑾瑜握着杯子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
这个名字,与她桌上那份意向书重合了。
世界真小。她心里默念,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只是轻轻“哦”了一声,表示听到了。
02
“瀚海科技近几年发展势头很不错,算是行业里的后起之秀。”
董博文谈起自己的公司,语气里自然而然地带上了几分自豪。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调也变得更有感染力,像是在进行一场小型的商务演示。
“我们主打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卢瑾瑜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像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她当然知道瀚海科技,沈银生最近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
该公司技术实力确实有独到之处,但管理层风格激进,现金流也存在一些隐患。
这些信息在她脑中快速闪过,但她没有表露分毫。
“我们部门压力不小,经常要加班,不过回报也还算可以。”
董博文话锋一转,巧妙地引向了个人成就方面。
他端起咖啡杯,手腕上的表盘在灯光下折射出冷硬的光泽。
“去年带队做了一个大项目,算是立了点功,今年刚升了职。”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卢瑾瑜能捕捉到他语气里那抹掩饰得很好的得意。
这是一种处于事业上升期男性常见的状态,自信,甚至有些自得。
卢瑾瑜并不反感这种自信,只要它有足够的实力支撑。
她只是觉得,在初次见面的相亲场合,如此急切地展示羽毛,多少显得有些功利。
“那要恭喜董先生了。”她举起咖啡杯,象征性地示意了一下,语气真诚而平淡,听不出太多羡慕或恭维。
董博文似乎对她的平静反应有些意外。
他可能习惯了在提及这些时,收获对方或惊叹或钦佩的目光。
他笑了笑,喝了一口咖啡,继续说道:“其实也就是混口饭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典型的自谦式炫耀,卢瑾瑜在心里笑了笑。
她开始有些明白沈银生为何会建议她来这一趟了。
导师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给她提供一些观察“标的物”的独特视角。
眼前的董博文,或许不仅仅是相亲对象,也可能成为她评估瀚海科技的一个侧面样本。
这个想法让她对这次约会稍稍提起了一点兴趣。
她调整了一下坐姿,目光落在董博文脸上,显得比刚才更专注了些。
这个细微的变化被董博文捕捉到了,他显然将其理解为了对他话题的兴趣。
于是,他谈兴更浓了。
03
窗外阳光渐渐西斜,给咖啡馆内铺上一层暖金色的光晕。
客人换了几拨,背景音乐也从慵懒的爵士换成了轻快的钢琴曲。
董博文似乎很享受这种掌控谈话节奏的感觉。
他从工作聊到兴趣爱好,高尔夫,滑雪,红酒品鉴,都是些需要相当经济基础支撑的消遣。
卢瑾瑜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偶尔在他询问时,简单回应几句。
她说自己喜欢看书,看老电影,散步,都是些平淡无奇、花费不多的活动。
这更强化了董博文对她“普通”、“温和”、“可能经济条件一般”的印象。
他说话的语气,在不经意间,又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卢小姐平时工作忙吗?像你们这种……嗯,支持类岗位,应该相对轻松些吧?”
他用了“支持类岗位”这个词,带着一种自上而下的划分意味。
卢瑾瑜微微笑了一下,没有否认:“还好,按时上下班,没什么压力。”
这是实话,在她那个位置,压力来自于决策的重量和资本的波动,而非简单的考勤。
但听在董博文耳中,却是另一种印证。
他点了点头,一副了然的神情:“那挺好,女孩子嘛,工作稳定清闲最重要,有时间照顾家庭。”
卢瑾瑜端起已经微凉的咖啡,抿了一小口,借这个动作掩饰住眼底一闪而过的情绪。
这种基于性别和职业的刻板印象,她听过太多,早已学会不与之争辩。
争辩毫无意义,只会暴露自己,打破她辛苦维持的平静假象。
她只是忽然觉得有些疲惫,对这种需要刻意收敛锋芒、迎合他人预期的场合感到厌倦。
或许该找个借口结束了。
她正思索着合适的说辞,董博文的手机响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屏幕,对卢瑾瑜露出一个抱歉的表情:“不好意思,公司有点急事,我接一下。”
卢瑾瑜点点头,表示理解。
董博文起身走到稍远处的角落接电话。
卢瑾瑜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他刚才坐的椅子,旁边放着他的公文包,拉链没有完全拉上。
一份文件的标题隐约可见——《“星耀”项目阶段性汇报》。
卢瑾瑜的瞳孔微微收缩。
“星耀”项目,正是瀚海科技此次寻求融资的核心项目,也是沈银生要求她重点评估的部分。
她迅速移开目光,望向窗外,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世界果然很小,而且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巧合。
董博文很快回来了,脸上带着一丝工作被打扰的烦躁,但很快调整好表情。
“不好意思,卢小姐,部门里一点小事。”
“没关系,工作要紧。”卢瑾瑜语气温和。
她看了看时间,顺势说道:“时间也不早了,要不今天先到这里?”
董博文似乎也有些意兴阑珊,从卢瑾瑜这里,他显然没有获得预期的崇拜或热情回应。
他爽快地点头:“好,我送你回去?”
“不用麻烦了,我住得不远,自己回去就好。”卢瑾瑜婉拒。
04
两人并肩走出咖啡馆,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
董博文拿出手机,一边操作一边看似随意地问道:“卢小姐,方便加个微信吗?以后可以常联系。”
他的语气很自然,带着程式化的客套。
卢瑾瑜犹豫了一瞬。
从理性角度,加上董博文的微信,或许能获得更多关于瀚海科技,尤其是“星耀”项目的一手信息。
这对她接下来的尽职调查有利。
但从感性上,她并不想与这个带着明显优越感、且可能成为工作评估对象的男人有太多私交。
权衡之下,职业习惯还是占了上风。
“好的。”她拿出手机,调出二维码名片。
董博文扫了一下,发送了好友申请。
“那……再联系?”他收起手机,看向卢瑾瑜。
路灯已经亮起,昏黄的光线勾勒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
平心而论,董博文的外在条件确实不错,是很多长辈眼中理想的相亲对象。
“好,再见,董先生。”卢瑾瑜礼貌地点头道别,转身走向地铁站的方向。
她没有回头,也能感觉到董博文的目光在她背后停留了片刻。
或许是在评估这次相亲的“投入产出比”,她略带嘲讽地想。
走进地铁站,拥挤的人潮和喧嚣瞬间将咖啡馆的安静隔绝在外。
卢瑾瑜靠在冰冷的车厢壁上,轻轻舒了口气。
扮演一个温和无害的角色,有时比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更耗费心神。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沈银生发来的消息:“见过面了?感觉如何?”
卢瑾瑜想了想,回复了四个字:“有点意思。”
对方很快回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没有再追问。
卢瑾瑜收起手机,看着车窗外来去飞速掠过的广告灯箱。
董博文,瀚海科技,星耀项目……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她脑中开始碰撞、组合。
她隐隐觉得,这次看似普通的相亲,或许会引向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回到位于市中心的高层公寓,卢瑾瑜踢掉鞋子,给自己倒了一杯冰水。
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流光溢彩的城市,她才感觉真正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这里没有需要伪装的平静,没有需要迎合的期待。
只有属于卢瑾瑜本身的冷静和掌控感。
她打开电脑,调出瀚海科技的尽职调查文件,目光落在“星耀项目核心团队成员”一栏。
一个个名字扫过,最终,在“市场拓展部对接人”后面,她看到了预料之中的三个字:董博文。
果然是他。
卢瑾瑜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冰水,嘴角泛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
05
接下来的几天,卢瑾瑜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瀚海科技的深度调查中。
她调取了该公司近五年的所有公开财报、行业分析报告,以及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一些非公开信息。
越是深入了解,她眉头皱得越紧。
瀚海科技的技术确实领先,尤其是在AI芯片的能效比方面有突出优势。
“星耀”项目也极具想象力,目标是开发下一代通用型人工智能处理器。
然而,问题也同样明显。
公司管理层,以董事长蔡永平为首,作风极其彪悍,扩张欲望强烈。
过去三年进行了数次激进并购,虽然快速扩大了规模,但也积累了高达数十亿的债务。
研发投入巨大,但商业化落地进程缓慢,现金流持续紧张。
这次寻求融资,额度高达二十亿,名义上是用于“星耀”项目的后续研发,但卢瑾瑜怀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缓解即将到期的债务压力。
风险很高。
但潜在的回报也可能极其惊人,如果“星耀”项目成功,足以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这正是沈银生感兴趣的原因——富贵险中求。
董博文的微信安静地躺在联系人列表里,没有发来过任何消息。
显然,他对那次相亲的结果并不满意,或者认为卢瑾瑜不具备他期待的“价值”。
卢瑾瑜乐得清静。
她偶尔会点开董博文的朋友圈,里面大多是转发行业动态、公司新闻,偶尔有几张高尔夫球场景或高端酒会的照片。
塑造着一个成功、忙碌、有格调的精英形象。
一周后,沈银生召集项目组开会,听取对瀚海科技的初步评估。
会议室里,卢瑾瑜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妆容精致,眼神锐利,与咖啡馆里那个温婉文静的女子判若两人。
她站在投影幕布前,条理清晰地陈述着自己的分析,语气冷静,数据翔实。
“综上所述,瀚海科技是一个高风险高潜在回报的项目。技术壁垒是其主要优势,但财务风险和管理风格是巨大隐患。”
沈银生坐在长桌尽头,手指交叉放在桌上,听得十分专注。
“瑾瑜,你认为‘星耀’项目本身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他问道。
卢瑾瑜切换PPT,展示出对核心团队和技术路径的分析。
“单从技术层面看,可能性不低于60%。但技术成功不等于商业成功,需要考虑到市场接受度、竞争环境以及……执行团队的能力。”
她停顿了一下,脑海中闪过董博文自信满满谈论项目的样子。
“市场拓展是关键一环。目前看来,瀚海的市场团队风格偏向激进,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进行市场培育。”
她没有点名董博文,但基于观察得出的判断,已经融入她的专业分析中。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争论激烈。
最终,沈银生拍板:“继续推进尽职调查,重点核查其真实财务状况和‘星耀’项目的核心技术细节。约蔡永平再见一面,有些问题,需要当面谈。”
散会后,沈银生叫住卢瑾瑜:“瑾瑜,你心思缜密,下次和蔡永平的会面,你跟我一起去。”
“好的,沈先生。”卢瑾瑜点头。
她知道,这意味着调查进入了更核心、更关键的阶段。
06
与瀚海科技董事长蔡永平的会面,安排在一家私人俱乐部。
环境私密,装修奢华,透着浓浓的old money气息。
蔡永平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身材微胖,梳着油亮的大背头,笑声洪亮,手腕上戴着一串油光水滑的沉香木手串。
他热情地与沈银生握手寒暄,态度恭敬,称沈银生为“沈老”。
目光转到卢瑾瑜身上时,则带着一丝审视和好奇。
“这位是?”他问沈银生。
“卢瑾瑜,我的合伙人,也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沈银生简单介绍,语气平淡,却分量十足。
蔡永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被热情的笑容掩盖:“原来是卢总,年轻有为,失敬失敬!”
他主动伸出手。
卢瑾瑜与他轻轻一握,态度不卑不亢:“蔡总,幸会。”
她能感觉到蔡永平目光中的探究,显然,她的年轻和性别,与“沈银生合伙人”这个身份形成了某种反差。
落座后,谈话很快进入正题。
蔡永平侃侃而谈,描绘着瀚海科技的光明前景和“星耀”项目的巨大潜力。
他的话语充满感染力,极具煽动性,但仔细品味,干货并不多,更多的是蓝图和愿景。
沈银生偶尔插话,问的问题都直指核心,比如现金流状况、债务处置方案、核心技术专利的归属等。
蔡永平的回答则有些避重就轻,或用更宏大的叙事来绕开具体问题。
卢瑾瑜安静地听着,很少发言,但一直在仔细观察蔡永平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
她注意到,当沈银生问到某些敏感财务数据时,蔡永平的手指会无意识地摩挲那串沉香木手串。
这是一种下意识的缓解压力的动作。
会谈进行到一半,包厢的门被轻轻敲响。
一个秘书模样的人走进来,在蔡永平耳边低语了几句。
蔡永平皱了皱眉,随即对沈银生抱歉地说:“沈老,不好意思,市场部那边有个紧急汇报,关于‘星耀’项目推广的,负责人正好在附近,能不能让他进来简单说一下?也正好听听您二位的意见。”
沈银生看了卢瑾瑜一眼,点了点头:“可以。”
卢瑾瑜心中一动,有种预感。
几分钟后,包厢门再次被推开。
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穿着笔挺的深色西装,步履匆匆,正是董博文。
董博文脸上带着职业化的谦逊笑容,先是恭敬地向蔡永平和沈银生问好。
然后,他的目光转向坐在沈银生旁边的卢瑾瑜。
瞬间,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困惑。
他显然认出了卢瑾瑜,这个一周前在咖啡馆里,被他定义为“普通”、“文静”、在“小公司做辅助工作”的相亲对象。
此刻,她却气定神闲地坐在商界泰斗沈银生的身边,身份是……合伙人?
董博文的脑子似乎有些转不过弯,愣在原地,连基本的问候都忘了。
蔡永平皱了皱眉,略带不悦地提醒道:“博文,这位是沈老的合伙人,卢瑾瑜卢总。还不快打招呼!”
07
“卢……卢总您好。”
董博文回过神来,连忙躬身问候,语气带着明显的慌乱和不确定。
他的目光在卢瑾瑜脸上飞快地扫过,试图从她平静无波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熟悉的痕迹。
然而,此刻的卢瑾瑜,眼神冷静,姿态从容,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气场。
与咖啡馆里那个低眉顺眼、安静听讲的女子,判若两人。
她只是微微颔首,语气平淡:“董经理,请开始你的汇报吧。”
仿佛他们真的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董博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走到投影仪前,连接电脑,开始讲解他为“星耀”项目制定的市场推广方案。
不得不说,抛开个人性格,董博文在工作上确实有能力。
他的方案思路清晰,数据支撑充分,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也颇有见地。
但或许是因为刚才的冲击,他的语速比平时稍快,偶尔会出现短暂的卡顿。
汇报过程中,他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卢瑾瑜,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卢瑾瑜始终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点着桌面,目光落在投影幕布上,看不出喜怒。
只有在她认为关键的地方,会提出一两个简短而犀利的问题。
每个问题都直指方案中的潜在风险或逻辑薄弱点,让董博文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蔡永平在一旁听着,脸色微微有些变化。
他显然看出了卢瑾瑜的不简单,也察觉到了董博文的异常。
汇报结束后,沈银生没有多做评论,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方案有一定想法,细节还需要打磨。”
蔡永平连忙打圆场:“是是是,沈老和卢总提点得是。博文,回去好好修改,务必让沈老和卢总满意!”
董博文连连称是,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收拾好电脑,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包厢。
门关上的那一刻,包厢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蔡永平干笑两声,试图缓和气氛:“年轻人,还需要历练,让沈老和卢总见笑了。”
沈银生摆了摆手,没有接话,转而谈起其他话题。
但卢瑾瑜知道,董博文刚才的表现,尤其是最初失态的那一幕,无疑给瀚海科技的形象打了折扣。
这或许也是沈银生带她来的目的之一——在不同的场合,观察对方关键人员的真实状态。
会谈结束后,在返回公司的车上,沈银生闭目养神片刻,忽然开口:“瑾瑜,那个市场部的经理,你认识?”
卢瑾瑜没有隐瞒,简单说道:“见过一面,不熟。”
沈银生睁开眼,看了她一眼,眼中带着了然的笑意,没有再追问。
卢瑾瑜望向窗外,城市夜景飞速后退。
她知道,和董博文,或者说和瀚海科技的交集,恐怕才刚刚开始。
08
自从俱乐部那次尴尬的会面后,董博文似乎彻底从卢瑾瑜的生活中消失了。
微信没有消息,更没有电话。
卢瑾瑜也很快将这个小插曲抛诸脑后,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对瀚海科技的尽职调查进入了最关键的财务核查阶段。
卢瑾瑜带领团队,几乎住在了办公室里,日夜不停地分析海量数据,核对每一笔可疑的往来款项。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问题浮出水面。
瀚海科技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隐瞒部分表外负债的情况。
虽然手段不算特别高明,但足以说明其财务诚信存在严重问题。
“星耀”项目的技术评估报告也返回来了,专家意见认为,其技术路径存在一定风险,商业化时间表可能比公司宣称的要长得多。
风险系数在不断升高。
然而,沈银生似乎并未被这些负面发现完全劝退。
他更关注的是技术本身的核心价值,以及……蔡永平这个人。
“蔡永平是个赌徒,但也是个有魄力的赌徒。”沈银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这样评价,“有时候,巨大的收益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卢瑾瑜明白沈银生的意思。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风险和机会并存。
关键是如何定价风险,以及如何控制风险。
她提出了一个极其苛刻的投资方案:大幅压低估值,要求附带极其严格的对赌条款和监管权,并且投资款必须分批到位,严格限定用于“星耀”项目研发。
这几乎是一个“趁火打劫”式的方案。
但卢瑾瑜认为,这是对冲高风险的必要手段。
令她有些意外的是,蔡永平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竟然原则上接受了这个方案。
显然,瀚海科技的现金流状况比他们披露的还要糟糕,急需这笔“救命钱”。
最终的投资决策会定在周五下午。
就在会议开始前两小时,卢瑾瑜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喂,是……卢小姐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些熟悉,又带着迟疑的男声。
是董博文。
卢瑾瑜皱了皱眉:“董经理,有事?”
她的语气疏离而公事化。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斟酌措辞。
“卢小姐,关于投资的事情……我知道我不该打这个电话,但是……”
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紧张,甚至带着一丝恳求。
“公司上下对这次融资抱有很大期望,这关系到很多人的饭碗……”
卢瑾瑜打断了他:“董经理,投资决策是基于专业的判断,不掺杂个人因素。如果没有其他公事,我这边要开会了。”
“等等!”董博文急忙说道,“我知道,上次相亲我可能有些……失礼。如果我有什么地方冒犯了您,我向您道歉!希望这不会影响到您对瀚海的判断。”
他终于说出了真正想说的话。
卢瑾瑜忽然觉得有些可笑。
原来他是担心因为相亲时的不愉快,导致她否决这次投资。
在他眼里,她就是一个会因为个人好恶而影响重大商业决策的人吗?
还是说,他潜意识里仍然无法真正将她放在一个平等、专业的位置上看待?
“董经理,你多虑了。”卢瑾瑜的声音冷了下来,“我们是专业机构,一切以项目和数据说话。你的个人行为,不在我们的评估范围之内。”
说完,她直接挂断了电话。
心里那点因为身份反转而可能产生的一丝微妙情绪,也彻底消散了。
09
周五下午的投资决策会,气氛凝重。
卢瑾瑜代表项目组,详细陈述了调查发现和投资建议。
她逻辑清晰,数据充分,将瀚海科技的优势、风险和投资方案的苛刻之处都剖析得明明白白。
与会的高管和风控委员们提问尖锐,争论激烈。
支持方认为技术稀缺性值得冒险,反对方则对财务造假和管理风险忧心忡忡。
沈银生自始至终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沈银生缓缓开口:“风险,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机会,也摆在这里。”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
“我个人倾向于……投。”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但是,”沈银生提高了音量,“必须严格执行卢瑾瑜提出的风控方案。
估值再压5%,对赌条款增加一条,如果‘星耀’项目核心技术人员三年内流失比例超过20%,我方有权要求创始人团队回购股份。”
这无疑是更加苛刻的条件。
“瑾瑜,”沈银生看向卢瑾瑜,“这个项目由你全程跟进,代表我方进入董事会,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有没有问题?”
这是一个重担,也体现了沈银生极大的信任。
卢瑾瑜迎上沈银生的目光,平静而坚定地回答:“没有问题。”
“好。”沈银生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了。通知蔡永平,准备签约仪式。”
散会后,卢瑾瑜回到办公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符合她的预期。
用最低的风险成本,去博取最大的潜在收益,这是资本的游戏规则。
很快,蔡永平那边传来了回复,接受了所有最终条款。
签约仪式定在一周后,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举行,届时会邀请部分媒体和合作伙伴观礼。
卢瑾瑜作为投资方代表,需要出席并发言。
她开始准备签约仪式的相关事宜,包括自己的发言稿。
忙碌中,她几乎忘了董博文那个不合时宜的电话。
直到签约前一天,她收到会务组发来的最终流程和座位表。
在瀚海科技管理层一栏,她看到了董博文的名字,职位旁边标注着:负责签约仪式部分环节协调。
卢瑾瑜的目光在那个名字上停留了几秒。
看来,明天的签约仪式,注定不会太平静了。
她合上文件夹,走到窗边。
夜色深沉,城市依旧灯火通明。
她忽然想起相亲那天,董博文略带炫耀地说出“月薪五万”时的表情。
明天,或许他会对“价值”有一个新的认识。
10
签约仪式当天,酒店宴会厅灯火辉煌,宾客云集。
巨大的背景板上,印着两家公司的logo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的字样。
媒体记者架起长枪短炮,业内嘉宾们西装革履,低声交谈,一派喜庆气氛。
卢瑾瑜穿着一身珍珠白色的及膝套装,剪裁极佳,衬得她身姿挺拔,气质干练。
淡妆精致,长发挽成优雅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
她作为主角之一,早早到场,与沈银生一起,和蔡永平等瀚海科技的高层寒暄应酬。
蔡永平今天格外热情,脸上的笑容几乎没断过,对卢瑾瑜更是客气有加,一口一个“卢总”。
卢瑾瑜从容应对,举止得体,言谈间既保持了专业距离,又不失礼节。
仪式即将开始,嘉宾陆续落座。
卢瑾瑜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走向主宾席。
就在这时,她看到了站在舞台侧后方忙碌协调的董博文。
他今天也穿着正式的西装,打着领结,手里拿着对讲机,指挥着工作人员调整灯光和音响。
看上去专业而干练。
似乎感应到目光,董博文也朝主宾席这边看了过来。
他的视线与卢瑾瑜相遇。
那一刻,他的动作明显停滞了一下,眼神复杂极了。
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有尴尬,或许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怀疑。
他显然无法将眼前这个气场强大、与蔡永平谈笑风生的投资方代表,和记忆中那个安静普通的相亲对象完全重合。
卢瑾瑜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便收回目光,优雅地在沈银生旁边的位置坐下。
仪式正式开始。
主持人开场,双方领导致辞。
蔡永平的讲话充满激情,感谢沈银生的“慧眼识珠”和“雪中送炭”。
沈银生的发言则言简意赅,强调了对技术的看好和对合作的期待。
轮到卢瑾瑜作为投资方代表发言。
她从容起身,走到演讲台前。
聚光灯打在她身上,全场目光聚焦。
她的发言条理清晰,数据扎实,既肯定了瀚海科技的技术优势,也委婉地提到了未来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语气平和,却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台下鸦雀无声,嘉宾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
董博文站在舞台阴影处,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卢瑾瑜,脸色变幻不定。
他想起咖啡馆里她的沉默,想起自己炫耀月薪时的得意,想起那句被自己嗤之以鼻的“我日薪”……
原来,那并不是逞强,而是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一种巨大的落差感和懊悔感攫住了他。
发言结束,掌声雷动。
接下来是签约环节。
卢瑾瑜和蔡永平在合同上分别签字,交换文本,然后起身握手。
闪光灯亮成一片,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仪式结束后是庆祝酒会。
卢瑾瑜端着香槟杯,应付着前来道贺的宾客。
董博文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端着一杯酒走了过来。
“卢总,”他的声音有些干涩,“恭喜。”
卢瑾瑜转过身,看着他,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谢谢,董经理,也恭喜瀚海。”
她的态度客气而疏离,如同对待任何一个普通的合作方代表。
董博文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比如道歉,或者解释。
但最终,他只是挤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希望以后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卢瑾瑜举起酒杯,轻轻与他碰了一下,然后抿了一小口。
动作优雅,无可挑剔。
董博文知道自己不该再多说什么了。
身份的鸿沟已经清晰地横亘在他们之间。
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月薪五万”,在对方所掌控的资本和权力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他默默地喝光了杯中的酒,转身离开,背影显得有些落寞。
卢瑾瑜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对她而言,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工作任务,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
她转身,继续走向下一个需要应酬的嘉宾。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亮她冷静而坚定的侧脸。
她的世界,很大,很远,不会为这一点小小的波澜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