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强硬表态?中阿边界设为禁区,誓言:不惜一战二十年

 110     |      2025-10-09 22:23:11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中国其实跟阿富汗是邻国,两国之间有一条仅76公里长的边界线,藏在帕米尔高原深处,叫瓦罕走廊。这个地方平时几乎没人提及,最近却因为特朗普的一句话,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气氛瞬间就紧张了起来。

这事儿得从塔利班还没彻底掌权那会儿说起。2021年7月,当时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叫巴拉达尔,悄悄来了趟天津。那次访问挺低调的,但意义不一般。据说当时他跟时任中国外长王毅见了一面,当面就拍着胸脯做了个承诺,保证绝不会让任何势力利用阿富汗的地盘来做危害中国的事情。这话说得很明白,主要就是针对中国一直担心的“东伊运”那些恐怖组织。

当时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外交辞令,听听就算了。但后来塔利班掌权了,还真不是光说不练。他们很快就派了一支叫“巴德里313”的特种部队,直接进驻到了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巴达赫尚省。这支部队挺有意思的,装备很精良,很多都是美军撤离时留下来的,战斗力在塔利班武装里算是顶尖的。把这样的王牌部队派到中阿边境那片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兑现当初在天津的承诺。

就在大家觉得阿富汗那边慢慢要走向稳定,至少边境安全有了点保障的时候,特朗普突然跳了出来。他这个人一向不按常理出牌,对着媒体就提了个要求,说他想把美军撤走前用的那个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给要回来。这个基地在阿富汗战争里可是大名鼎鼎,是美军和联军的核心枢纽。

光是要基地也就算了,他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他当时说得特别直白,讲那个基地位置绝佳,离中国的核设施开车也就一个小时。这话一说出来,简直就是图穷匕见,明眼人都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是想在中国西部边境安插一个永久性的军事据点,像一把尖刀一样抵在中国的腰上。他还嫌不够,又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了个帖子,语气强硬得像最后通牒,说如果阿富汗不交出基地,就会有“坏事发生”。那架势,搞得好像阿富汗是他家可以随意进出的后院一样,完全没把一个主权国家放在眼里。

特朗普这话放出来还不到一天,喀布尔那边就炸了锅。塔利班的反应快得惊人,而且回应是一个比一个硬,简直就是一套组合拳打了回来。先是他们的发言人穆贾希德,在网上直接发文怼了回去,话说得很客气但立场坚定,强调阿富汗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底线,这事儿早就跟美国谈明白了。

这还只是开胃菜。真正硬核的回应来自他们的国防部长,穆罕默德·雅各布。这人来头不小,是塔利班创始人奥马尔的儿子,在组织内部说话非常有分量。他直接放话说,塔利班不介意和美国“再打二十年”。你品品这几个字,“再打二十年”。这话里带着一股血腥味,完全不是外交场合那种文绉绉的辞令,这是一个刚从二十年战场上走下来的人才能说出的话,意思很明白:我们能把你们赶走一次,就能赶走第二次,我们有的是时间跟你耗。

紧接着,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法西胡丁也上了阿富汗国家电视台,对着全国民众表态,说阿富汗军队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冲突的准备。从发言人到国防部长,再到总参谋长,塔利班高层排着队出来放狠话,这种阵仗说明他们在主权这个核心问题上,内部高度一致,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的余地。

其实塔利班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一点也不奇怪。他们的执政合法性,说白了就是建立在“驱逐外国侵略者”这个基础上的。他们打了二十年仗,死了数万人,才在2021年把美军赶走,换来了现在的政权。如果现在因为特朗普的几句话,就把国土主权拱手相让,让美军重返中阿边境,那过去二十年的牺牲就成了一个笑话。这不仅没法向死去的战友交代,更会从根本上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到时候恐怕不等国际社会反应,内部自己就先分裂了。

说到底,阿富汗那个地方,被人叫做“帝国坟场”,不是没有道理的。十九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二十世纪的红色苏联,还有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国美国,都在那片崎岖的山地里栽了大跟头。你可以在正面战场上打赢每一场战役,但你永远无法征服那片土地上的人心。

就在美国挥舞着大棒,用战争相威胁的时候,阿富汗的邻居们,特别是中国,却在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中国的外交传统向来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对阿富汗,谈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比如,2023年1月,塔利班临时政府就跟一家中国公司签了个大合同,要一起开发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油田,合同一签就是25年。

同年5月,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外长还坐在一起开了个会,同意把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去。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的项目,对于一个百废待兴、被美国冻结了大量海外资产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是战后重建的希望所在。

塔利班那帮人虽然在治理国家上还是新手,但在国际政治上可一点都不傻。他们分得清谁是来铺路的,谁是想来家里插旗的。

一边是曾经占领自己国家二十年的侵略者,现在又想回来指手画脚,甚至不惜再次发动战争;另一边是邻居,带着投资和基建项目来敲门,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这两条路该怎么选,其实答案早就写在了脸上。

对那些打了半辈子仗的阿富汗人来说,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可能心里早就有了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