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还在拉锯,后方却已经快要“弹尽粮绝”。
最近俄罗斯财政部开始卖掉自家最值钱的家底,也就是那些国有企业,同时还把税收往上提,打算靠这两招撑住越来越高的军费。
这一幕,让不少人想起30年前苏联解体时的混乱,那时候的“私有化”直接造出了寡头群体,也把国家带进了经济和政治的泥潭。
现在,历史仿佛又转了一圈,克里姆林宫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普京这次到底是能扛住压力,还是会重蹈覆辙?
其实,俄罗斯财政部已经正式宣布了新一轮国企私有化,计划到2025年底前卖出不少国有股份。预算里写得明明白白,至少有七家大企业要被推向市场,预计能卖出上千亿卢布。
被点名的公司很多都在能源、交通、原材料这些领域,这些可是撑起俄罗斯经济的“顶梁柱”。而真正有能力接盘这些生意的,还不是那几个国内的资本大佬和权力圈层?
他们有钱有路子,最知道怎么把国家资源变成自己的家族产业。
这让人不禁回忆起90年代叶利钦时代,那时候国企被一股脑甩卖,结果就是一小撮寡头横空出世,掌控了从资源出口到政界话语权。
普京刚上台时,花了十几年才把这些寡头收拾住,让国家重新控制住命脉行业。可现在形势又变了,战争花钱如流水,石油和天然气卖不上价,财政缺口越来越大。
眼下,卖家产成了最直接的“回血”方式,但这又会让国家的权力和资源分散出去,风险不小。
说到底,普京其实是在赌:战争需要源源不断的钱,政治稳定又需要权力集中。他要在两者之间找平衡点,可谁都知道,这种事一旦失控,很容易重现当年的寡头乱局。
再看看俄罗斯现在的账本,军费已经连年暴涨,2023年涨了70%,2024年又加了30%,冲突一天不结束,这数字还得往上冒。
偏偏今年夏天前线推进有限,消耗却一点没减轻。更糟的是,外交上也遇冷,比如美国这边,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转向冷淡,不怎么愿意斡旋,反倒是积极卖武器给欧洲盟友。
经济上,最依赖的还是能源出口。可国际市场价格一直起不来,卖石油天然气的钱比预算本来预期的还要少。这就像一个家庭,开销越来越大,工资却缩水,家底又快被掏空。
财政管理压力山大,钱不够只能想办法补窟窿。
于是,增税成了俄罗斯政府的另一根救命稻草。2024年,增值税从20%涨到22%,还加了新税种、扩大了纳税范围。
光增值税一年就能为国家多带来一万亿卢布收入,这个数字在俄罗斯财政里分量很重。
普京还特意开会和各党派领导人解释,为啥非得涨税,说美国打越南和朝鲜战争时也给富人加过税。为了让大家安心,他承诺到2030年前不再搞大动作调整。
可增税这事,在俄罗斯一直引发争议。税收一高,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就重,经济活力直接受影响。2023年经济增长还能有4.1%,到2024年上半年只剩1.2%。
短期内增税能缓解点财政压力,长期看却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别忘了,外资早就对俄罗斯望而却步。战争、制裁、金融风险、政局不稳,谁敢往这里投钱?所以这次私有化买家只能是本国人,外来资金根本进不来。
卖资产也只是权宜之计,真要靠这个彻底补上财政窟窿,难度很大。
普京现在的难题是,卖国企和加税虽然能救急,但也让权力分散、经济减速、社会不满增加。
如果赌赢了,也许能多撑一阵,稳住局面;要是赌输了,财政危机会加剧,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因素就会爆发。
未来怎么走,关键看战争会不会继续拖下去。如果短期内缓和,财政紧张能松一口气,政策调整也有了余地。
可要是冲突没完没了,能源价格还起不来,经济一天天变差,那这些措施反而会加速内部的风险积聚,让俄罗斯变得更不稳定。
现在摆在普京和整个俄罗斯面前的,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豪赌。私有化和增税确实能换来一时的资金,但风险也明摆着。
也许几年后回头再看,这个选择会成为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格局的转折点。不管结局如何,这场博弈注定会深深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