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箱底宝贝”四个字刚蹦出来,中国网友就笑了:毛熊这是真急眼了。
为啥急?六月份粮食出口刚把乌克兰挤到第五,小麦又把美国踹下头把交椅,能源大单两千亿美元落袋,怎么看都该开香槟。可海关数据一出,中俄贸易额掉头往下掉,普京脸一沉,转头吩咐副总理:把涡扇发动机图纸拎出来。
这玩意儿有多香?简单说,大涵道比涡扇就是民航客机的心脏,耗油低、噪音小、推力大,谁有谁横着走。俄罗斯手里攥着PD-35全套技术,过去捂得比伏特加配方还紧,现在突然松口,说可以供零件给中国下一代宽体客机。
听着像天降馅饼,可五年前中俄一起搞客机那茬儿还晾在那儿呢。当时俄方非要塞自家老掉牙的航电,中方想一步到位,结果谈崩,飞机没影了。后来中国咬牙单干,CJ-2000发动机眼看要点火,俄方这才慌慌张张翻出压箱底,生怕再过两年中国真看不上。
粮食和能源的故事更直白。乌克兰小麦曾经占中国进口榜眼,今年基辅那边一会儿制裁中企一会儿跟着西方喊口号,订单哗啦掉沟里了。俄罗斯趁机把小麦价格往下砍一刀,港口装船量蹭蹭涨,直接蹿到第一。能源这边更热闹,美国液化天然气加税后贵得离谱,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一敲定,蒙古国路过收个过路费,中国北方冬天烧的暖气就多了底气。
有人算过账:粮食加能源,两千亿美元只是起步价,发动机要是真落地,配套维修、技术转化、零件供应链,轻轻松松再翻一倍。俄罗斯算盘打得噼啪响:卖油卖粮只能赚快钱,卖发动机才能绑住中国未来二十年。
可中国不傻。发动机技术当然香,但条件得谈拢。上次航电的事历历在目,这回PD-35进中国,俄方会不会又夹带私货?更关键的是,国产CJ-2000进度条已经拉到百分之八十,万一再拖两年自己搞定,俄罗斯这台戏就白唱了。
普京估计也门儿清,所以先放话“准备好”,后面怎么合作、要不要技术换市场、价格怎么砍,全是拉锯战。副总理一句“高质量零件”,听着像示好,细品其实是探口风:你们到底缺不缺?
中国网友倒是挺分裂。有人说赶紧收,发动机早一天到手,国产大飞机早一天上天;有人撇嘴,毛熊套路深,别又被绑了条款。商务部没吭声,中航工业也没接茬,两边都在等对方先亮底牌。
最搞笑的是蒙古国,管道借道消息一出,乌兰巴托连夜开会研究怎么收过路费,网上段子乱飞:中俄谈技术,蒙古先研究收费站装修。
粮食那边也有彩蛋。俄罗斯小麦第一次超美国那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直接跳水,美国农场主在推特上破口大骂政客瞎加税,活生生把市场拱手送人。
能源圈更热闹。西伯利亚力量-2敲定后,欧洲买家开始嘀咕:俄罗斯管道往中国拐了,明年冬天我们烧啥?德国媒体酸溜溜写头条,说中国用人民币买气,卢布结算,美元被晾一边,美元霸权又少块砖。
回到发动机。俄罗斯放话当天,国内几家航空院校群都炸了,老师们连夜拉学生开会:PD-35要真进来,毕业论文选题得改,毕竟国产和进口两条线都得研究。
股民更直接,航发动力、中航西飞、航材股份集体高开,散户群里有人喊“毛熊送礼,涨停先冲”,结果尾盘又回落,机构砸盘说别高兴太早,八字没一撇呢。
连菜市场大妈都凑热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俄罗斯面粉摊位前围一堆人,摊主举着喇叭喊“普京专供”,大妈们边抢边问:发动机啥时候也能团购?
说到底,这场合作像相亲。俄罗斯拎着发动机当聘礼,中国揣着市场当嫁妆,两边都想压价,又怕错过。粮食和能源是开场白,发动机才是高潮。谈成了,中国飞机少个“心脏病”,俄罗斯钱包再鼓十年;谈崩了,毛熊继续找下家,中国埋头自研,谁离了谁都能过。
但有一件事确定:下个月珠海航展,俄罗斯展台肯定摆一台PD-35模型,旁边再贴一行中文小字:深度合作,价格面议。咱就看看,这回谁先伸手。
你说,中国到底收还是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