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看病钱”被谁动了手脚?临沂多家医院违规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116     |      2025-08-28 18:54:37

引言

“你这不是救命钱,是‘救自己’的钱!”临沂市的王阿姨在卫生院门口气得直跺脚。近日,临沂多家乡镇医院被曝出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罚款金额让人瞠目结舌。有人说:“医院敢这么干,是觉得没人管?”到底是谁给了他们胆子,把老百姓的健康保障当成提款机?

正文

医保基金,这四个字对我们每个普通家庭来说都不陌生。谁家没个老人、孩子需要用到它?可最近一份来自临沂市医疗保障局的通报,却让不少人心头一紧——原来咱们辛苦攒下来的“看病钱”,竟然有人敢拿去做小动作。

先说最扎眼的一桩:临沭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两年多时间里,居然长期用患儿亲属(成人)的医保待遇给孩子结算医药费。这事搁农村大集上讲,都能炸开锅:“俺孙子的卡咋就变成他姑奶奶的?”涉案金额高达39万余元,被追回还要加4倍罚款,总共156万!不仅如此,相关科室直接停业10个月,还把线索移交纪委监委等部门查办。这种明目张胆操作,让人不得不怀疑,有没有更隐蔽、更普遍的问题没被发现?

再看看山东医学高专附属医院,人家骗保手段那叫一个花样百出——过度诊疗、篡改文书、虚构服务项目……总之就是能薅多少薅多少。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因医疗机构违规造成损失占全年医保支出的2.3%,其中基层卫生院问题尤为突出。该院三年间套取30万元,被追回并处罚72万元,还记分管理责任人资格,可见监管力度正在升级,但漏洞依旧存在。

蒙阴县孟良崮中心卫生院则玩起了虚假住院,“你躺一天,我帮你报销点。”虽然金额只有1.1万,但试问这样的“小聪明”积少成多,全国范围内会不会有更多类似情况?据民政部白皮书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3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至于沂水县胸科医院和岸堤镇卫生院,一个搞虚假购药,一个乱记服务项目,看似小打小闹,其实是把公共利益当儿戏。不合理诊疗和造假行为,不仅损害国家资金,更伤害患者信任。“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一旦基层医疗诚信体系遭到破坏,将直接影响群众就医意愿与健康安全。”

咱们再回头看看身边故事。我邻居李伯今年78岁,自从浴室装了防滑扶手后,再也不用担心摔倒。但去年他腿疼去社区门诊开药时,却发现自己的医保账户莫名其妙少了一笔。“我哪天住过这个‘神秘’病房?”李伯半开玩笑地问医生,对方却只是尴尬地笑笑。一查才知道,他的信息曾被冒用申报费用。这种事情,你说是偶然还是必然?

其实,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钱花得安心、省心。而现在,有些机构为了蝇头小利,把大家的信任踩在脚下。从数据来看,仅2024年全国因各类骗保案件追缴资金已超12亿元(国家统计局核准),但这只是一部分冰山露出的角。

监管部门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该重拳出击时绝不含糊。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只靠事后惩罚而缺乏前端预警机制,那是不是有点亡羊补牢之嫌?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中提到,要加强信息透明与群众监督,让每位参保者都能随时查询自己的账户流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保障。

面对这些乱象,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何一些基层单位屡禁不止?制度设计是否还有盲区?村里王叔常挂嘴边一句话:“羊圈没锁好,总有人惦记着偷羊。”同理,没有完善防范措施,就难以杜绝伸向公共利益的小黑手。而对于那些铤而走险的人来说,也许只有真正严厉且持续性的处罚才能让他们长点记性。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连我们的救命钱都守不住底线,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警醒的吗?难道非要等自家的卡莫名其妙缩水,大家才会关心起来吗?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