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攻入伊拉克时,萨达姆竟下令将战机拆解埋进沙漠!
这个曾被嘲笑为“绝望蠢招”的举动,如今被军史专家重新审视。
面对美军碾压级空中力量,萨达姆选择藏而非战,赌的是一场中东版“地道战”翻盘。
海湾战争的惨败让萨达姆彻底清醒。
美军F-117隐形战机如幽灵般撕碎伊拉克防空网,爱国者导弹精准拦截飞毛腿导弹。
短短42天空袭,伊军268架战机化为废铁,耗资百亿的防空体系沦为笑柄。
技术代差的鸿沟让萨达姆放弃幻想。
他清楚米格-25再快也逃不过卫星监控,苏霍伊再猛也敌不过F-22的雷达锁死。
硬拼空军等于自杀,必须另辟蹊径。
2003年战争阴云再临,萨达姆启动“沙漠藏锋”计划。
精锐的米格-29被卸掉机翼,幻影F1拆解装入特制集装箱。
重型卡车趁着沙暴掩护,将钢铁残骸深埋提克里特沙漠的流沙之下。
埋机行动暗藏三重算计。
首要目标是保存火种:避免战机在首波空袭中被炸成零件,为日后游击战留底牌。
其次是战略欺骗:营造“空军溃散”假象,让美军误判伊军实力。
最深层的赌注是时间差。
萨达姆在流亡录音中放话:“等占领者疲惫时,这些飞机会刺穿他们后背!”
他赌美军像苏联深陷阿富汗那样,终将撤出伊拉克沙漠。
现实却比黄沙更残酷。
美军“斩首行动”直扑巴格达,仅用250名特种兵加金元攻势,就瓦解数十万伊军。
中高层军官早被绿卡和美元收买,军队一触即溃。
藏于地窖的萨达姆被拖出时,满脸沙土眼神空洞。
沙漠下的米格战机甚至来不及锈蚀,就被美军金属探测器揪出。
阿拉斯加航空博物馆里,那架被展出的米格-25仍带着提克里特的沙粒。
萨达姆误判了三个致命点。
他高估民众对独裁者的忠诚,殊不知教派矛盾早已蛀空统治根基。
萨达姆迷信本国老式战机能够在战局中实现翻盘,却未曾知晓美军F-22战机的雷达系统,在距离目标百里之外的距离,便能精准锁定老式战机,双方装备性能存在代际差距。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战机的埋机地点选择。
早年间,为防止伊朗方面在冲突中扣押本国战机,萨达姆政权特意将大量老式战机转移并隐藏到伊拉克本国的沙漠区域,试图以此保存空中战力。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伊朗军队并未前来夺取这些战机,反倒是美军抵达后,出动推土机对埋藏战机的区域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挖掘,将隐藏的战机逐一挖出。
这些被挖出后废弃的战机,如同钢铁坟墓一般,如今散落在中东的沙漠之中。
在漫长的时间里,部分战机被沙漠中的风沙不断侵蚀,逐渐锈蚀成毫无用处的废铁;还有一些相对完整的战机残骸,被当地牧羊人当作遮阳棚使用,为放牧时提供短暂的遮蔽。
只是,这些曾被萨达姆寄予厚望、希望日后能用于“帝国坟场”复仇的战机,终究没能等来他所幻想的复仇戏码,只留下散落沙漠的残骸,成为一段历史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