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知县实际薪资多少?知晓后还觉其为芝麻官吗?

 128     |      2025-08-18 08:42:23

【开头】

一想到清朝的官员,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个腐败不堪、无力回天的朝廷,正是他们让中国走上了屈辱的道路。好奇的是,清朝的官员到底能有多腐败呢?就说一个普通的七品小官,他们的收入到底有多少?

【一、知县的官阶到底是多少级】

清朝官员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这和他们那套特别严格的官职等级制度有很大关系。

清朝时期,官员被按照职位高低分为九个等级,从九品到一品。后来,为了更好地安排官员,又在每个等级之间增设了“从几品”的级别。这样一来,清朝的官员实际上就有了十八个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的待遇和地位都有所不同。

不过怎么看,一品官员的地位都是最高的,拿到的俸禄也最多。而且所有官员都是按照品级来排地位的,品级越高,待遇越好。

要注意哦,这里说的薪资其实就是官员一年的俸禄。这和我们现在每个月领工资不一样,古代官员一年才发一次工资。

因此,虽然九品官员一年能挣33两银子,但分到每个月,这点工资真的不多。而且,这个级别的官员没有什么权力和地位,却要处理许多复杂的公务。

很多时候,有权势的人犯错时,往往会找别人顶罪。在清朝,有一种官员经常被当作替罪羊,心里满是委屈,他们的故事很容易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这种官员被称为“宰白鸭”。

看看清朝官员的工资单,就能清楚地看到,知县在庞大的官僚体系里,是个七品文官。他一年的工资大约是1200两银子。

1200两银子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生活水平呢?如果想了解清朝各级官员的工资差距,可以直接看看清代官员俸禄的换算表,这样一看就明白了。

从表格里可以看出,现在知县一年挣的工资大约是22万,每个月差不多能有2万多。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活条件都算是不错了。但是知县在当地不仅权力不小,还能捞到不少好处。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时期的知县有多大权力】

在清朝的官场里,知县是个小小的七品官员,跟最厉害的一品官员相比,差了六级,待遇也差很多。

清朝的知县职位虽然不大,但为什么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却如此丰厚呢?

要想了解清朝的管理方式,就得先知道他们的地区划分。那时候,地区被分为“省、府、县”三个等级,等级越高,掌握的权力和管理的区域就越广。

县是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唯一行政单位。为什么这么说?你看省和府,平时主要管下面的官员怎么做事,对老百姓的管理就比较宽泛。真正能直接影响老百姓命运的,还是县。

知县是干什么的?他代表朝廷管理地方上的百姓。他什么都管,比如教育、司法、礼法、祭祀,还有给百姓养老、收税这些大事,都归他管。在百姓眼里,他就像“皇帝”一样重要。

古时候,由于道路条件极差,加上制度的重重限制,普通百姓想越过基层直接到州府、省府乃至京城投诉,简直是难上加难。光是那漫长又崎岖的路途就让人望而生畏,更别提即便你是冤枉的,只要一提起诉讼,就会面临严厉的惩罚。

因此,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越级投诉,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对方,自己也会损失惨重,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做。所以,在一个县里,知县的权力几乎和土皇帝一样大。

大家常说“天高皇帝远”,中央朝廷管不着这里的事。在这个地方,知县可厉害了,百姓的生死大事都得听他的。

相比一些在北京的官员,知县虽然听起来权力不大,但实际上他们的权力要大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京官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事处处受限,而知县在自己的地盘上行使权力几乎没什么阻碍。

【第三章 知县的隐秘财富】

从古至今,每当地方收税时,百姓交上来的零散银子需要重新熔铸成整块银子,这个过程会有一定的损耗,叫做“火耗”,这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弥补这个损失,一些知县会悄悄地增加百姓的税负。

说是把这些东西交给国家,用来弥补烧坏东西的损失。但到底烧坏了多少,根本没人清楚,国家也不仔细去查这笔账。这样一来,烧坏的东西到底该收多少,全看知县怎么说。

县官的额外收入中,这部分占据了很大一块!别看轻这些额外收入,从税款中提取的,数量多得让人吃惊!

平时,各色人等给县官送的礼物不少,加在一起,让县官赚了很多钱。但这钱来路不明,全是打法律擦边球得来的。

所以,知县能赚多少钱,主要看他个人的品行如何。如果这个人品德高尚,不贪老百姓的钱,那他就算是一个合格的知县,但生活可能就不会太富裕。

趣历史网消息。大家都知道清朝知县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但你知道他们手里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吗?2021年6月25日的内容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