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下班刚踩进小区,手机就“叮咚”一声脆响——取件码来了。脚步不自觉轻快起来,心里盘算着新买的书今晚就能翻开。谁知跑到楼下快递柜跟前,屏幕上一排整齐的“满箱”红字,像冰冷的小门栓,硬生生卡住了那份雀跃。柜子沉默地站在那里,再没有空余的怀抱接纳我的期待。
刘大姐正对着手机发愁:“哎哟,又满了?我这买的是鱼啊,今晚不吃明天还不得臭了!”她捧着包裹原地转了两圈,眉头锁得紧紧的。旁边年轻点的邻居小吴也摇头:“这柜子,早上空着肚子,晚上撑破肚皮,就没个准时候。”空气里飘着点无奈,又有点好笑,小小的柜子竟成了我们每日的悬念。
没办法,包裹不能总在风里等。刘大姐一跺脚:“走,去老张超市!”这声招呼像根无形的线,牵着几个捧着“心事”的人往小区深处走。
小区里头藏着的代收点像散落的珍珠。老张那家小超市是最亮的一颗,位置熟门熟路。可推开玻璃门,货架间的地面竟也几乎被包裹占满,几乎成了快递的第二战场。刘大姐挤进去,对着手机短信在包裹山里翻找,塑料袋哗啦作响。店主老张一边给顾客拿烟,一边苦笑:“地方就这么大,能塞就塞,大家伙儿多包涵!”他额头一层薄汗,在堆积如山的包裹中艰难地维持着店面运转。
出了超市,隔壁水果店门口也堆着两摞快递盒子。老板娘一边麻利地削菠萝皮,一边朝外喊:“自己找名字啊,别翻乱了!”陈阿姨弯着腰在包裹堆里摸索,嘴里念叨:“哎,这买的鞋,盒子可别压扁了……”不远处,一家不起眼的小五金店门口,也静静躺着几个贴着单子的包裹,老板自顾自修理着水龙头,仿佛这额外任务已成了每日必然风景。
刚走出超市不远,迎面遇见楼上的小李,他也捧着个不小的纸箱,正犹豫地东张西望。看见我们,他立刻凑过来:“你们刚从老张那儿出来?他那还有空地儿塞不?我这箱子……有点占地方。”他掂了掂手里的包裹,脸上是同样的迷茫。小区里捧着包裹徘徊的身影,无声诉说着同一个日常困境。
最后,刘大姐终于从超市角落扒拉出她的包裹,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挖到了宝藏。她掂量着那盒鲜鱼,对老板老张喊了一句:“明天这鱼要是臭了,我可找你理论啊!”老张正忙着给新到的快递找落脚的空隙,头也没抬,声音带着点疲惫的笑意:“行行行,明天赶早,趁柜子没饱肚,赶紧的!”
暮色渐浓,小区路灯次第亮起。老张超市的灯光透出来,隐约可见里头弯腰的身影还在继续翻找。明天,那些小小的柜子,又将开始新一轮的饱胀与饥渴循环,而我们捧着包裹的日常,也依然在寻找下一个暂存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