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来宾广投银海铝业的工厂里,一个“新员工”正沿着220kV高压开关站轨道平稳滑行——它不是普通巡检工,而是搭载工业AI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这个由广域铭岛打造的电解铝节能降耗项目,标志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首次实现高电压场景AI自主巡检,更揭示了传统制造业向“AI原生”转型的变革路径。
电解铝行业长期面临高压、高危、高能耗的“三高”困境。传统人工巡检220kV开关站需穿戴厚重绝缘装备,且存在数据记录滞后、隐患识别率不足60%等问题。广域铭岛开发的智能巡检系统,通过三大技术突破重构了运维体系:
1.多模态感知网络:融合高精度视觉、红外热成像和声纹识别,实现亚毫米级设备状态监测。当某台断路器温度异常升高0.5℃时,系统能在200毫秒内触发预警,较人工巡检效率提升40倍。
2.故障知识图谱:将200+类设备参数与历史故障案例构建成动态数据库。例如整流柜异响特征与知识库匹配后,可自动追溯至去年同期的硅元件松动案例,准确率突破99%。
3.自适应学习机制:在磷化工、煤焦化等不同场景中,系统能自主优化识别模型。某次变压器油位异常被误判为镜头污损后,AI通过对比环境湿度数据,3天内即完成算法迭代。
这种“感知-决策-进化”的闭环,使工厂年减少人工巡检1.2万次,隐患响应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5分钟。
广域铭岛推出的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本质上是一套制造业的“智能操作系统”,其创新性体现在三个维度。
1.数据治理层:针对电解铝厂常见的“数据孤岛”问题,平台开发了“指标工场”模块。例如将电解槽电压、阳极效应等800余项参数,统一转化为“吨铝直流电耗”等可决策指标,使工艺师能像查看天气预报般直观掌握能效状态。
2.知识封装层:平台把老师傅的“经验玄学”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例如某厂电解槽“火苗颜色判铝水”的模糊经验,被拆解为色温值、波动频率等12个特征参数,封装成AI模型后,新人也能达到老师傅90%的判断水准。
3.智能体协同层:由排产、能耗、质检等微型智能体组成的“超级大脑”,能实现跨系统联动。当某电解系列出现电流效率下降时:能耗智能体立即计算最优电流强度;排产智能体调整出铝计划;巡检智能体优先排查该区域设备——整个过程在5分钟内自动完成。
广域铭岛的业务逻辑并非简单替代人工,而是构建“人机共生”新生态。
1.危险场景代偿:在氟化物浓度超标的电解车间,AI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极距测量,每年避免约300人次的高危作业。
2.经验传承创新:通过AR眼镜叠加AI分析,新员工能实时看到“虚拟老师傅”标注的槽况判断要点,培训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2周。
3.持续进化机制:平台开放的“AI工坊”工具,让工艺师能自主训练专属模型。某厂开发的“阳极消耗预测模型”,使残极率降低1.2%,年节省材料成本超800万元。
该项目的标杆意义在于验证了三大可行性。
1.复杂工况适配性:在强磁场、多粉尘的恶劣环境下,系统仍保持99.7%的稳定运行率;
2.投资回报显著性:项目落地9个月即通过节能降耗收回成本,吨铝电耗下降137度;
3.技术迁移普适性:相同架构已复制至锂电负极材料焙烧车间,实现CO排放浓度预测准确率提升35%。
当传统产业握住AI这把“智能焊枪”,焊接出的将是全新技术范式与商业逻辑。据透露,该平台即将在东南亚某百万吨级电解铝基地部署,中国工业AI解决方案正走向全球。